第四卷 西南風雲 第一章 七月流火【求追讀】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七月流火,氣溫漸涼,趙城拾起了糟糕的心情,繼續向著下一個目標前進。
他已經進入黔州,在這個地無三尺平、天無三日晴的高原上奔波十餘日。
趙城還是第一次踏足這一片土地,尚未穿越前聽過不少關於這裡的傳說,也知道這裡的不容易。
只有親身感受,趙城才知道這裡的生活是何等的艱辛。
也就是幾百年後全夏族高速發展,全速奔向現代化,連帶著黔州一起向前進。
在那個時代,全夏族境內百姓都受到時代的恩澤,過上較為不錯的現代化生活。
但在如今這個時代,吃飽飯本身都是一個問題。
在夏族中東部地區還好點,只要不是戰亂,沒有天災,老百姓基本都能生活。
苦是苦了點,但餓死人並不是普遍現象。
可在黔州,趙城才明白什麼叫做窮山惡水,也明白為什麼黔州會是自古以來的流放地。
太窮了!
基本生活都是一個問題!
流放到這的高官貴族們,若無當地大勢力接濟幫助,基本活不了。
此刻,趙城站在高大的城牆外,看著這古老的城市,希望這一站能有所收穫。
也希望這水溪土司的領袖能有點眼見,別像播州那些猛夫一樣,四肢發達,頭腦簡單,還狂妄自大……
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錯失了什麼!
眼前這座城市叫貴州城,水溪名義上臣服大明帝國後,明朝於此設立治所,水溪和水洞治所皆在此。
自蒙元以來,中原帝國在黔州設立土司制度,土司對外稱宣撫使或宣慰使,名義上服從中原帝國,是元、明帝國封授的命官。
但實質上仍屬於割據獨立的狀態,算是高度自治地區。
黔州這塊地,整體地形地貌是山,是溝壑,山多且無路,朝廷鞭長也莫及。
這就造成了歷朝歷代以來,黔州的獨特地位。
中央朝廷想要直接掌控黔州,這在生產力極度低下的舊社會,是幾乎不可能的事。
統治黔州的收穫與征戰黔州所付出的代價不成正比,沒有實際的意義。
簡單說代價太大!
還不如招降黔州土司,在名義上臣服大明帝國,實際上對這窮山惡水採用不管不顧之政策。
裡面的人怎麼打怎麼鬧、怎麼管理怎麼統治都無所謂,定期定量向朝廷納貢就行。
只要別想著動搖朝廷的統治,其他都不重要。
不過,如今朝廷揮軍西南,欲要徹底顛覆元梁在雲南的統治,順帶也想著對黔州動動土,進一步深化黔州與中原的聯絡,加強統治。
當然了,更重要的是大軍征討雲南,黔州是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。
兩廣尚處於叛亂,戰亂不斷,大軍未平定,想從兩廣揮動大軍西進剿滅元梁王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從北邊敘州府擁兵幾十萬,直接攻入雲南是可行的,但終究還是繞不開黔州。
傅友德為徵南將軍,統籌整個戰局,他非常清楚黔州在這場戰爭的重要性。
只有黔州安穩,能夠為大軍征戰雲南提供無條件的支援,他們才能安心征戰,也才能在短時間內平定整個西南。
如果黔州不穩定,甚至土司們還和元梁有勾結,背後突然給大明軍隊來一下,那對大明來說是極為致命的。
稍有不慎,大明大軍就會葬送在這片西南土地。
大明的主要力量在中原,在長江中下游,西南這一帶,對於大明來說還是太過偏僻了。
就算如今大明立國十三年,經過十多年的經營,國力強勢,軍隊強橫。
可中原對西南一帶的影響太過弱小,想要輕易拿下雲南,一統夏族,也絕非易事。
為了整個戰局,傅友德才從潭州出發,欲要橫穿黔州,讓一切不穩定之因素,全部按死在萌芽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