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黑,汪家點亮了燈,驅散了一些寒意。

外邊風大起來,已經入了冬、該下雪了。

偶爾有清冷的月光,說不是詩意,又足以寫很多詩,比如“八月秋高風怒號,卷我屋上三重茅”、“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,忍能對面為盜賊”。

只要寫得好,晨興理荒穢、都可以流傳千古。

去地裡鋤草,人家寫不出,他能寫,就是才子或者超越才子。

汪汝遷這大才子,這會兒沒心情吟詩。

現在的情況還窘迫。

大家都聚集到堂屋,這堂屋不算大也不小,因為沒什麼東西而顯得大。

太沒東西,中間一張像樣的桌子都沒有,周圍連像樣的凳子都沒有。

幾張長凳是鄰居的、還沒還回去。地上小板凳、或者木頭隨便搭的、還不夠。

人都來了,還挺多。不知道該說廖家人多還是福氣不錯。

這還是廖煥老爹一脈的,不算楓楊村同族。

同族今天有一些人來送汪汝瑛,早就回去了,誰都是忙忙的。有事了來幫忙,沒事了回去忙自己的。

就算是晚上,要麼點燈幹活,要麼早點睡、省油。

老太太彭氏、有兩兒兩女,可喜的是,兒女又都有兒有女,雖然都是苦巴巴。

但是,人在,就有希望。

以前,汪汝遷算最大的希望。

現在,他娘和妹妹都沒了,但依舊要有希望。

人,如果沒點希望,活的更累。

野蔓坐在一邊。

這椅子是翠玉讓燕旻買來的,不算好,但至少坐著舒服。人走了還能留給汪家。

野蔓身上穿的不算華麗,和翠玉差不多,但比汪汝遷、廖家人好多了。

廖家、人窮、人都瘦、穿的單,反正窮人大概都這樣。

不過,這會兒人基本都在,屋裡暖了一些。

莫曉娟和女兒在主子邊上、坐著小板凳。

廖水英坐一張椅子,她現在給收拾的、算不錯了。

野蔓也不想複雜,忙完了早點回去睡覺,她直接問小彭氏和莫曉娟:“怎麼樣?”

兩邊都沒意見。

莫曉娟的女兒看看廖德全,啞巴看看她。

兩人模樣都很周正,沒有亂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