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王妃請神醫吃飯。

寧王一塊,長史作陪。

野蔓讓翠玉一塊來。

翠玉就在一邊陪著主子。

野蔓問她:“寧王府好看不?”

翠玉笑著點頭。還沒看完呢。

野蔓說:“以後有機會再來慢慢看。”

寧王妃十分歡迎:“隨時來。”

野蔓問:“你喜歡哪兒?”

寧王妃一愣。

不過,她捨不得兒子,但等兒子大一些,就沒那麼操心了。

何況,兒子在親祖母、嫡祖母身邊,郭太后是真的會帶人。

皇帝是他親孃帶的,寧王跟著他娘、在當年的皇后跟前比較多。

正因為此,孟太后母子記恨寧王。畢竟,就算皇帝登基,郭太后若是搞事情都能讓寧王上。

郭太后不管事,一是沒那個心,二是讓寧王也好過一點。

郭太后現在可以正經教祈瓚了,那是真教得好。

沈家的教養不錯,但寧王妃自認還年輕,有些東西教不出來。

郭太后是輔佐高宗二十多年的,雖然高宗沒教好兒子,但郭太后能輔佐。

寧王離遠點,是為大家好。這和之前又不一樣。

或許過些年,情況不同了,又能隨意的回來。

比如兒子坐穩了,他爹隨便都搶不了了。

寧王妃就笑道:“聽說海州好,我很想去看看。”

野蔓點頭:“那是個好地方。”和寧王說,“還想找個能壓得住的。”

寧王好奇:“你準備怎麼做?”

野蔓說:“海州是後起來的。商人,有巨利,也是巨大的隱患。不能簡單的打壓,要充分的利用,再嚴格的控制。首先,老百姓要過好;其次,朝廷有銀子,才能做事。國富民強,商人能做出巨大貢獻。這事兒,一般人壓得住嗎?”

長史凝重:“不能。”

野蔓說:“商人有多大的利,就敢冒多大的險,你就需要用多鋒利的刀架在他脖子上,這把刀能隨便交到別人手裡?這和邊境最大的區別,是商人的利太厚。在形成完整有效的規矩之前,誰行?”

長史想想,這事兒是不小。

讓一個尋常的王去管、那都是大事。

長史感慨:“海州富可敵國。”

野蔓說:“也有竭澤而漁的危險。很多東西都是有限的。現在將它扒拉完了,以後就沒了。有能力,需要形成一個更好的生態。像老百姓,吃飽穿暖,朝廷還不缺銀子。商人過得滋潤就好了,窮奢極欲、比皇帝過的還好,皇帝都不甘心。”

寧王凝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