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,韜光養晦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銀秋城,衙門。
衙役看著汪汝遷來,仔細一看、差點不認識。
這青色暗紋圓領袍,將人襯的玉樹臨風,沒有比他更好看的了。
尤其冬天,這一抹青色,讓衙門都風騷起來!
果然,衙門裡沒汪汝遷就不行,這才幾天、就快亂套了。
老吏看到汪汝遷、就像看到救星、拉著他就走。
另一個、過來搶人。
門外又來一個人,直接找知縣:“州尊那兒有些事,想借汪景伯一用,不知可行?”
知州來借人,知縣不行也不能說啊。
汪汝遷不在,知縣都頭大,叫他來吧。
一群人看著。
汪汝遷覺得,他可能會被瓜分。對於他這樣一個偷師的人來說,其實是好事。但他至少要記恩,是縣衙給了他這個機會。
縣衙不給機會很正常,只要幾個人排擠,他就別想如魚得水。給機會才是難得的。
所以,汪汝遷和知州的人說:“承蒙抬愛,不勝惶恐。實在德薄才疏,縣尊及諸位不棄,小子才能躋身於此。前輩賢能,小子尚不及十一。”
他還需要好好偷師,等縣衙學完了再去州衙不遲。
州尊真要人,不論要哪個都好,對他們或許是不錯的機會。
一些人想到這兒,對汪汝遷更感激了。
年輕人有能力不驕矜,其實他們、光論資歷就很不錯。
州衙的人無語,以為抬舉他?是叫他去幹活的。
要過年,州衙也是有很多活兒。
海州、管的是一州,除掉各縣管的事,到州衙還有一大堆。
聽說這麼一個能幹的,知州就想借過去用用。
這也不好強搶,畢竟有丁家那些混賬搶人在先。你說他們搶個屁啊,都是傻嗶玩意兒。
衙門有人來了,挺急的事兒。
幾個衙役抓著汪汝遷就跑。
知縣看這意思,糾結半天,只能讓一步:“要不、讓汪景伯下午去?”
州衙的人想想、也行,先回去這麼交代。
知縣找著汪汝遷,嘆息:“你辛苦一些,到小年就輕鬆了。”
畢竟也是挺好的機會,知縣不想耽誤他。
汪汝遷不說辛苦。
一群人拉著他幹活,一邊安撫:“年輕人,多幹一點。”
“到州衙,機靈一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