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漢水對岸的魏軍大營中,曹操正在一座高臺之上舉辦著元日宴會。

今日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初一。

元日為夏曆的正月一日,又稱為“正旦。”

因為今日處於一年開端,四時的開始,一月的開頭,所以又被稱為“三元。”

元日可以說是兩漢以來,華夏民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。

每年此時,上從皇室貴族,下至庶民百姓,都要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。

而因為元日的特殊性,歷代統治者亦將這日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義。

中央朝廷每日在元日都要舉行大型宴會,在大型宴會上君王大會群臣,上下同樂。

一場盛大元日宴會的舉辦,既能有利於君王彰顯恩德,穩定人心,又是一種體現本國人才鼎盛,國力強盛的方式。

若說在曹操未開邦建國之時,他對舉辦這樣的宴會或許不感興趣。

但自從他建立魏國以來,已經算是一個君王的他,深刻意識到了這種與臣同樂的大型宴會,有時能起到的作用,不比數萬大軍差。

所以雖然如今曹操還在軍中,但在群臣上表奏請是否要舉辦元日宴會時,曹操答覆了一個“可”字。

為了籌辦這場宴會,魏軍中的眾魏臣便在曹操的近臣董昭的組織下,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。

董昭依照曹操的意思,在漢水岸邊起了一座高達數丈的一座宴臺。

這座宴臺雖規模與鄴城中的銅雀臺無法相比擬。

奢靡程度與銅雀臺相比更是顯得簡陋至極。

但能在短短時間內,快速建好這一座高臺,亦不容易。

在建好這座高臺後,曹操在許褚的護衛下來檢閱過。

雖然為了快速完工,整座高臺除了重要部分以石奠基外,其他部分大多以木材構造,顯得不夠恢宏。

但他對董昭能短時間建好,這樣一座氣勢不凡的高臺很是滿意。

他親自為這座高臺命令為“凌漢臺。”

凌有高出的意思。

曹操將這座舉辦元日宴會的高臺命名為凌漢臺,有兩重含義。

一個是這個高臺,乃是在漢水旁的地基上所見,故為凌漢。

凌亦有侵犯、渡過的意思。

十萬魏軍對岸,就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數萬漢軍。

所以曹操給高臺命名為凌漢,還表達了他想渡過漢水,擊破對岸漢軍的願望。

在魏國眾臣緊張的準備之下,終於在元日到達的前一天,將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。

這日在無比寬闊的高臺之上,早已經按照各位大臣的官職,依左右兩列分別擺放好了數百席位。

不久後,高臺之上魏國王廷的專用鼓吹樂隊吹起了樂曲。

在這悅耳動聽的樂聲之下,眾多曹魏大臣開始在上百禮儀官的帶領之下,陸續往高臺上而來。

話說,,,..版。】

而在上了高臺之後,這數百位魏國臣子,便按照早已安排好的座次開始入座。

當所有臣子都入座之後,這時高臺之上的樂聲就從悅耳動聽轉變成了威嚴肅穆。

在威嚴肅穆的鼓樂之下,頭戴王冠,身穿玄色諸侯王袞服的曹操,在左右親軍的護衛下,開始緩步踏上高臺。

曹操的親軍是虎豹騎,個個都是身材彪悍之輩。

在他們護衛之下的曹操,雖然身材沒他們高大,但曹操手按王劍,身姿提拔,他那如鷹般的眼睛散發著種種凌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