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,公安城外,糜暘與孫權的約定會面日期已到。

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中,兩軍大將陣前單挑或許比較少見,但兩軍主將互相會面商談一事,卻是不絕於史書之中。

例如襄樊之戰時關羽會徐晃,例如歷史上著名的單刀赴會。

建安二十年時,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州不成,心下惱恨。

他命呂蒙率軍取長沙、零陵、桂陽三郡。劉備得知此事後,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,並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。

孫權自己也率兵進駐陸口,派魯肅屯兵益陽,抵擋關羽。

那時雙方大戰一觸即發,孫劉聯盟面臨破裂。

在這緊要關頭,時任江東大都督的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,不給曹操可乘之機,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。

「肅邀羽相見,各駐兵馬百步上,但諸將軍單刀俱會。」

今糜暘為了探查呂蒙病情,提出與呂蒙親自會面。

雖然如今呂蒙病重難以下床,但孫權卻毅然接受了糜暘的這個建議。

孫權願意接受糜暘的建議,一是想透過與糜暘會面,探查一下己方大軍中的吳女幹是誰。

另一方面他知道糜暘多計謀,善於擾亂人心。

要是他面對糜暘的主動邀會,選擇避而不見,那糜暘必會趁機將此事添油加醋給傳播出去。

繼而藉此擾亂江東大軍的軍心士氣,那樣的話,對孫權是不利的。

正是出於這兩方面的考量,孫權才答應了糜暘的邀會之請。

而有著之前關羽與魯肅相會的經驗,所以今日孫權與糜暘的會面,安排也如往日故事就好。

「各駐兵百步之外城外營中,各率二將,午時時單刀聚會。」

這是昨日韓當在孫權的示意下,射往公安城中給予糜暘的答覆。

而糜暘在得到孫權的回覆後,便即又派了一位江東降兵帶回信箋,信箋中言「可」。

數年前的單刀赴會,其中的單刀只是一個形容詞而已。

其實關羽與魯肅各有率數員戰將陪同,只是這數員戰將,各自只攜帶腰間佩刀相見。

因為連續取得多番大勝,糜暘這時手中擁有不少江東降兵。

而反觀江東一方,為了聯絡,只能花費大力氣射箭前往公安城中。

糜暘與孫權將會面的地點,選在了一片四周空曠之處。

這處不僅空曠難以掩藏伏兵,而且距離正好都離兩方大軍百步之外,很適合兩軍主將會面。

按這時代弓箭的射程及威力,要想在百步之外一箭射中糜暘與孫權已是不容易。

而想一箭就對各自穿著上好鎧甲的糜暘與孫權造成傷害,那更是天方夜譚。

孫權在大營內穿戴著鎧甲。

雖然他的鎧甲不是明光鎧,但亦是經過江東名匠耗費無數心血,鍛造出來的有著絕佳防護力的鎧甲。

而今日孫權要帶去與糜暘一起會面的兩員大將,分別是徐盛與潘章。

這二員大將俱是現今江東軍中有名的勐將。

萬一糜暘心生歹心,有這兩員大將在,哪怕萬人敵關羽在,也足以護持孫權支撐到,大營中的江東大軍來援。

當孫權穿戴好鎧甲,他看時辰將至,就攜帶著潘章與徐盛二將出了江東大營,來到了昨日他與糜暘約定好的地點。

當孫權來到約定地點後,他就見到了一身穿明光鎧的年輕將領正坐在一羅蓋下。

那羅蓋下早已經擺放好了一面食桉,而在那食桉上,正擺放著一隻酒爐。

爐中煙火燃燒,爐上的酒壺中熱氣蒸騰。

這時糜暘也看到了孫權到來。

這是孫權第一次見到糜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