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初,徐晃大營內的校場內。

此刻是深夜時分,整片天空不見多少光亮。

在大營內的校場之中,徐晃高站在校場中的高臺之上,

因為要保證行動隱秘,故而校場中燃燒起的火把並不多,免得被關羽的斥候所探測到。

站在高處的徐晃雖目力極好,但在光亮不足的情況下,徐晃還是沒辦法完全看清,他腳下站了多少士卒。

但從校場中那不停傳來的,低沉的猶如潮水湧動般的沉重的喘息聲中,

徐晃可以大致判斷出,如今他麾下的一萬五兵卒已經來了大半了。

徐晃見麾下兒郎已經聚集了差不多後,他轉身對身後的趙儼言道,

“伯然,我走後,大營就交給你了。”

徐晃此番準備夜襲四冢營帳,為了保證夜襲的成功率,他要將軍營中的大半人馬帶走,

他只留下兩千餘戰力最低下計程車卒,給趙儼守營。

這樣的留守力量無疑是薄弱的,故而徐晃有些擔心。

趙儼聽出來了徐晃擔憂的語氣,他鎮定自若的答道,

“公明你儘管安心前去,有吾在,縱使賊軍來襲,也能撐到公明率軍回援的。”

趙儼的能力徐晃是信任的,在得到了趙儼的如此保證之後,徐晃點點頭,而後他方才安心的下達了出兵的命令。

徐晃之所以這次要主動出擊關羽,除了樊城即將不保的這個最大原因外,

還因為經過數月的操練,

他麾下的這萬五兵卒雖說不能算得上精銳之師了,但亦足可勉強一戰了。

再加上,徐晃在經過多日謀劃後,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計謀來打敗關羽。

那個計謀就是聲東擊西之計。

徐晃深知目前戰場上的主動權掌握在關羽手中,他要想打敗關羽,唯有充分發揮己身的長處。

論將,關羽是當世名將,縱使徐晃自己也是成名已久的宿將,但他也不敢說自己肯定能強過關羽。

但論兵,雖說關羽麾下都是老兵,但他們大多全是步兵!

徐晃麾下的兵馬都是曹操從北方調集而來的,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騎兵,

徐晃的打算是,若是他能將關羽的大軍誘到平原之處決戰,那麼他就還有一戰之力。

但關羽文韜武略,正常情況下,他不可能放如此低階的錯誤,任由徐晃的大軍將其引到平原之處決戰,

故而徐晃想出了聲東擊西之計。

徐晃前幾日故意釋放出,他要出兵攻打圍頭屯的訊息,為的就是麻痺關羽。

徐晃想的是,當關羽得知他設下的誘敵之計奏效時,他勢必會放低戒心,就等自己自投羅網。

並且為了應對自己的大軍來襲,關羽肯定會將兵力集中到圍頭屯中,以便與自己進行決戰。

而徐晃就是想利用關羽的這種心理,他名義上是想要突襲圍頭屯,實際上要攻打的是離他更遠的四冢屯。

選擇攻打四冢屯,一是因為四冢屯離自己的大軍更遠,故而關羽對那邊會降低防備,

這樣他就可以起到奇襲的效果。

二則是關羽在將大軍調集到圍頭屯中後,四冢屯中那邊的兵力就會空虛。

而四冢屯的存在關乎著樊城的得失,這點徐晃認為就是關羽的命門。

當關羽得知自己是率領大軍攻打四冢屯時,他定會領兵來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