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反駁完關平的建議後,于禁這才向糜暘說出了自己的建議,

“主簿,吾以為現今公安城中人心浮動之緣故,皆是糜主簿威望不足所致。”

“主簿試想,若是現今關將軍在城中,以關將軍之威望,縱使我軍兵微將寡,又豈會有人心浮動之患?”

于禁說的這一點,糜暘深以為然。

之所以公安城中的軍心會動盪,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糜暘作為主將,無法給公安城中的上下人等一種心安。

但這點,別說是出仕不過一月的糜暘了,就是出仕日久的關平現今也沒有這種威望。

見糜暘有贊同自己的意向,于禁繼續言道,

“所以吾以為,主簿如今不應該施恩,而是要立威。”

“似那些原士仁的將校,雖說是為他人所惑而心中膽懼,再從而引發了軍中大面積的人心浮動。

但身為軍中將校,無法使麾下士卒盡忠職守,反而因為自身原因導致軍心動盪,這本就是大罪。”

“主簿可借這個由頭,將那些心懷憂懼之大小將校一併喚到校場,

而後在校場外埋伏刀斧手,

等他們到齊後,將他們盡皆處斬。”

“殺將校可震懾小兵,亦可樹立主簿之威望,

如此一來,現今軍中人心動盪之憂患,旦夕可解也。”

沒想到,于禁竟然是想糜暘,誘殺那一干人心浮動之將校!

議事之會,本就是各抒己見,若是于禁好好提建議,關平是不會對其起了拔刀之心的。

但就是于禁的這個建議一出,關平才感到氣憤。

關平本就不齒于禁為人,現在見他又在那裡迷惑糜暘,想把糜暘帶到坑裡去,關平不生氣才怪。

“子晟若用此策,公安原三千大軍將有譁變之嫌。”

“況就算此舉不會令那三千戰卒譁變,等殺盡軍中大小將校,

子晟此後將如何指揮那三千大軍?”

關平擔心糜暘不瞭解軍中編制,便特地說出自己的擔憂來提醒糜暘,免得他被于禁所欺騙。

關平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,縣官不如縣管,

原公安守軍有三千。

在那三千大軍中,有百餘位軍中各層將校軍佐。

這些人承上啟下,一方面傳達上方命令的是他們,另一方面具體指揮下方士卒行動的也是他們。

若把他們都殺了,這三千大軍的指揮系統,瞬間就會崩潰掉。

況且這些將校因為自身職責的特殊性,他們與從屬於自己計程車卒們,基本是同吃同住,感情深厚。

要是把他們都殺了,難免不會引起原公安三千守軍的譁變。

糜暘雖初掌軍事,但這其中簡單的利害關係,他也是知道的。

所以關平的提醒,令其也頗有顧慮,

但這時于禁卻再向糜暘言道,

“守城,守得便是人心。”

“當今公安城中人心不穩,縱使主簿有數萬大軍,也將有失敗之預,

況如今主簿掌中,兵不足萬!”

“關校尉所言,不無道理。”

“但既然關校尉有此先見,那自然會有預防之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