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 糜暘的野望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趙累懷抱著些許擔憂的語氣說道,
“孝廉此計雖好,然孫權雖然多疑,但其手下呂蒙、張昭、皆智士之輩,吾恐孝廉此計為這二人所識破。”
趙累的擔憂糜暘亦早已想到過,
他對著趙累言道,
“呂蒙是善奇計之輩,張昭年長,更是經驗豐富,但趙都督別忘了,吾方才所言射箭入樊城、偃城中一事。”
“孫權既然有謀劃奪我荊州的計劃,他定會十分關注關將軍之動向,他在這樊城周圍,兩軍營內自會設有許多探子,
當我軍將我軍已經知曉曹操與其密謀此事,公之於眾之後,這些探子當然會將此事,彙報給在江東的孫權。”
“僅憑一封信,不足以迷惑孫權手下智謀之士。
但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,饒是呂蒙,又豈會不擔憂我軍已有防備,設下伏兵待其入甕乎。”
歷史上,孫權在決意與曹操聯盟共同對抗關羽後,曾特地派使者囑咐曹操,叫其不要洩露此事,以防關羽有所防備。
從這一點足以證明,孫權及其手下眾人十分忌憚關羽的能力,害怕其知曉此事。
所以一旦孫權知道關羽真的知曉此事後,再加上徐詳的那封“誘敵之信”,哪怕是周瑜在世,都會一時間被迷惑,
何況“孫十萬”。
糜暘最後對著趙累言道,
“我方才所設對徐晃之誘敵之計,實則亦是對孫權之疑兵之計也。”
“此乃連環計中計。”
“既然孫權賊子,當日設下計謀詐前將軍,那今日,吾糜子晟亦為前將軍設下計謀詐其,
令其狼子野心,皆化為東流之水,永不復返。”
糜暘的一番話,令趙累歎服不已,再也說不出什麼擔憂的話語。
帳內最穩重的趙累都認可了糜暘的兩條計策,其餘之人自然更沒什麼意見了。
眾人此時臉上只有歎服之色。
而糜暘最後給自己今日所獻之計名為“連環計中計”,更是令立於上首的關羽,眼中異彩連連。
關羽想起之前諸葛亮在荊州時,對其所言,
“三室之中,必有忠智”,
那時他頗為不信,問諸葛亮道,
“荊州百萬戶,忠智何在?”
諸葛亮答曰,“於國難之時,忠智必出。”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