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零七章 糜氏當王 仇國論出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震驚的情緒,久久的在譙周的胸中激盪著。
若是旁人對他談及這般的「笑話」,譙周可能會笑罵著不屑一顧。
但現在對他說這「笑話」的人是董章。
董氏門風一向嚴謹,加之董章不可能從千里之外的荊州專門回到長安來欺騙他。
因此
譙周的呼吸變得愈發急促,良久之後譙周才鼓足勇氣憋出一句話道:
「這一戰過後,大司馬可裂土封王矣。」
劉備在世時,糜暘的爵位就已然達到封無可封的頂點,所以劉備才特意想出「天策上將」這一特殊性的爵號。
劉備曾說的很清楚,天策上將位在一般的諸侯王之上,與太子的地位在彷彿之間。
劉備之所以要將天策上將的地位定的這麼高,除去他真的將糜暘當做親兒子看待後,還想的是藉此舉打消劉禪繼位後的一些顧慮。
有功不賞,非漢家傳統。
特別是作為漢軍統帥的糜暘,若糜暘立功而不賞,跟隨他征戰的一眾將率,又有何面目受賞?
劉備為了劉禪將來不至於對糜暘賞無可賞,特地給予糜暘「天策上將」的尊號。
這種尊號哪怕是以糜暘之前的功勳,也可稱之為過分拔擢。
既已經過分拔擢,那後來糜暘再立功,劉禪便可有理由對糜暘不再進行大的獎賞。
劉備可謂是苦心孤詣,他的用心稍微懂一些政治的都能明白。
但劉備恐怕不會想到,他去世才剛滿一年,糜暘就要進行滅國之戰了
一般的功勞,有天策上將的名號壓著,劉禪不封賞糜暘倒無所謂。
可這次糜暘一旦功成,那可是滅國之戰!
往大了說,更是可稱為一統之戰!
這麼大的功勞,天策上將的榮譽壓得住嗎?
想來還是單薄了些。
為了堵住悠悠之口,更為了標榜漢室大義,到時候劉禪只能對糜暘進行新一輪的封賞。
而糜暘已經是天策上將,新的封賞恐只有王爵能夠服天下人心。
換做以往有著白馬之誓,譙周不會想到這一點。
可在關羽被追封為王爵後,有些禁錮早就被打破。
就在近段時日,朝野上下就有朝臣上奏,想著要重新確立一遍本朝的爵位制度。
「效襄王故事,彰世間忠義,與名義之尊,而不享食邑兵權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