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九十六章 長安路遙 柴桑震顫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一向善於察言觀色的蔣濟,察覺到了糜暘臉色的變化。
從尊重變為忌憚。
周魴的事,呂範猜得出是他的本事。
可出於大漢的利益考慮,糜暘是不想看到呂範有機會將他的猜想說出去的。
呂範在孫權心中的地位很重,若是他的猜想傳到孫權耳中,哪怕沒有真憑實據,也難保孫權不起疑心。
察覺到這一點後,蔣濟便開始思索起來:
“該用何種不傷糜暘名譽的辦法,來讓呂範安心的上路。”
蔣濟的小心思糜暘暫且不知。
好在糜暘提前一步將閒雜人等屏退。
壓制住內心中的忌憚後,這一次糜暘並沒有選擇正面回應呂範。
糜暘躬身一請對著呂範說道:“今我軍勝局已定,呂公是孫氏的兩代元老,忠義之名著於海內。
孤不想傷害呂公,還望呂公能夠棄械。
若呂公不嫌棄軍營鄙陋,孤會將呂公好生安置在身邊。
若呂公不願,孤亦會派人將呂公送到長安。”
在此刻,原本的兩萬餘吳軍中,只有呂範一人手中還握著兵刃。
按照糜暘方才的命令,手中持刃的呂範,早該死在漢軍的刀下才是。
可糜暘對呂範是心存敬佩的。
呂範配的上這一特殊待遇。
在孫策微末之際,呂範傾心相投。
在柴桑危難之時,呂範義無反顧。
這樣的人不管能力如何,都能稱的上一句“忠義之臣”。
更何況相比於賀齊那種有明顯弱點的名將,老道的呂範對糜暘來說更為棘手。
要不是有著呂岱與周魴二人在,今日之戰,糜暘是不容易取勝的。
糜暘敬佩的語氣不似作假。
能得到糜暘的敬佩,對呂範來說亦是一件頗為自豪的事。
只是呂範又豈會聽不出糜暘的話外之音?
見糜暘並未回應自己的驚人猜想,呂範暫將心中驚疑壓下。
他用虛弱卻不渾濁的眼神盯著糜暘道:
“大司馬是想招降於我?”
面對呂範的這層疑問,糜暘坦然的點了點頭。
於公於私,糜暘都希望呂範這樣的人物,回到大漢的懷抱中來。
這也是糜暘給呂範的最後一次機會。
很可惜,就算呂範明知拒絕糜暘,自己可能會面臨怎樣的下場,他最後還是硬氣地說道:
“我不降!”
聽到這三個字後,糜暘無奈地閉上了眼睛。
片刻後,當糜暘重新睜開眼睛時,他望向呂範的目光中再無半分眷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