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吳軍中,呂岱受到孫權斥責的事並非機密,這件事在許多普通士卒中都有流傳。

而多年以來,兩軍之間互相安插細作,更是一件常事。

按常理來說,董允得知呂岱與孫權心有嫌隙一事,並不應該讓呂岱感到驚訝。

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。

問題就出現在時間上。

孫權斥責呂岱一事,發生距今尚不到半個月。

就算是吳軍中的細作得知此事後,立刻將這事稟告給糜暘,糜暘亦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,就相信這一件事。

兩軍交戰在即,一國君主突然斥責前方大將,不完全知道內中情由的人,都會自然將這個訊息當做誤傳。

就像前幾年,潛伏在漢朝的細作一直有情報送回,說是劉備身體不佳,恐命不久矣。

但由於那些細作地位不高,事後證明他們傳回的訊息基本都是誤傳。

縱算糜暘對細作傳回的訊息感興趣,對於這樣重要的訊息,糜暘定會繼續派人多加打探才會下定論。

但從方才董允的語氣中可以聽出,他對這件事懷抱著篤定的態度。

這就是呂岱震驚的緣由所在。

董允,或者說糜暘會有如此篤定的態度,只有一種可能。

那就是為糜暘傳遞這個情報的人,他的身份絕不是普通士卒那般簡單,甚至他的身份在吳軍中一點都不低。

唯有如此,才能讓糜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,不再經任何驗證,就篤定這個情報是真的!

那人是誰呢?

一股莫名的寒意,突然出現在呂岱的心頭。

在這股寒意的影響下,呂岱帶著驚疑的情緒起身。

呂岱先是死死盯著董允,後是不安的在董允身前踱步起來。

呂岱的腦海中,不斷回憶著那一日在他帳內的諸位吳將。

太史享、周循

一個個名字,如走馬燈花般在呂岱的腦中閃現著。

在眾多人名中,呂岱刻意的忽略了周魴。

論私,呂岱對周魴有感激之情。

論公,以周魴的身份,他怎可能甘願為糜暘走狗?

踱步了許久後,哪怕呂岱的腦袋都快想炸了,都無法想出那人會是誰。

重要的是隨著思索的深入,呂岱猛然發現,往日裡環繞在他身邊的人,竟都有可疑!

這樣的想法,讓呂岱感到不寒而慄。

呂岱驚疑自恐的模樣,清晰地映入董允的眼簾中。

這正是董允想要達到的效果。

呂岱想待價而沽,那董允就要親口告訴他,他的價值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高。

在思索良久後,呂岱緩緩停住腳步。

他再度看向了董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