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(第1/5頁)
章節報錯
在一望無際的數千艘漢軍戰船之前,有著十數艘走舸。
走舸是當世的運兵船,體積狹小,通常會跟隨在大型戰船之後。
它需要保護。
但今日在兩軍水軍之前,漢軍卻一反常態的卻讓十數艘走舸林列在前。
如此反常的舉動,並不是出自於糜暘的命令。
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反常,概因魏延正立於這十數艘走舸中的其中一艘上。
魏延看著前方的數百艘吳軍「戰船」,眼神中有著不屑的神態。
可以說,經過數十年的發展,吳軍水軍的底蘊的確非同一般。
哪怕今日因為事出突然,吳軍只能調出港口內的運糧船來阻擋漢軍水軍,可就是吳軍的運糧船,論單個的體量,也比漢軍的戰船大且先進不少。
從當下明面上的力量對比起來,雖說漢軍戰船眾多,但吳軍要是憑藉著數百艘高大的「戰船」,阻擋住漢軍一時,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。
這也是潘璋為何要急催幾位心腹出兵的緣由。
潘璋要的就是這一時的時間!
但魏延依然不屑。
身為今日漢軍水軍的先鋒,魏延在他的船頭兩旁,插上了兩面靈幡。
左邊一面靈幡上,寫的是「復國山河」,右邊一面靈幡上,寫的是「奉迎英軀」!
這兩面靈幡,是魏延為吳軍準備的。
而兩面靈幡上的八個字,更是象徵著漢軍對吳軍的國仇私恨。
自將這兩面靈幡掛起之時起,魏延已經不需要再說熱血的話語來鼓動士氣。
凡是看到這兩面靈幡的漢軍,臉上無不帶著憤恨之色。
憤恨,是可以轉化為力量的。
而接下來魏延做的事,更是將數萬漢軍心中的熱血給徹底點燃。
魏延率領著身邊的十數艘走舸,從漢軍的水軍陣列中快速駛出。
一開始不要說是吳軍,就是漢軍,也對魏延的這個舉動並未有多大在意。
魏延雖說身份不同一般,但他當下駕駛的乃是走舸。
走舸的體積,限制了它極少在兩軍水軍正面對戰時出現。
就算偶有出現,也是用作巡遊江岸之用。
對面不知魏延身份的吳軍,當下就是以為,那十數艘走舸的出現,乃是為了近距離觀察己方陣型的。
但很快的,吳軍中的幾位將領就發現了不對勁。
走舸的速度奇快,沒一會兒那十數艘走舸,就衝至了他們的警戒範圍之內。
若是這十數艘漢軍走舸,乃是為了觀察己方陣型,這時應該停止前行了才是。
可是並沒有,他們依然在一往無前!
那十數艘走舸一往無前的姿態,讓幾位吳軍將領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。
他們意識到了一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