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桓以膽氣聞名於江東,他本人的性格更是孤傲,一向恥於人下。

按常理來說,以他這樣的性格,在聽到陸遜說要與糜暘開戰時,應該流露出興奮的神色才是。

身為將領,若無戰功,如何能博得***厚祿?

不過朱桓性情豪壯歸豪壯,在後世能被譽為東吳名將的他,顯然不是個不理智的人。

朱桓對當下東吳的軍事實力,是有著清晰的瞭解的。

論及天下間,東吳的水軍可謂是第一,這也是一眾東吳將領,能夠有自信依託長江防線,抵擋住漢軍的原因。

可這一點優勢,在防守時才能發揮的出來。

陸遜想主動進攻荊州,那麼吳軍自然是要登陸的。

這樣一來......

不是朱桓對吳軍的陸戰能力信不過,是朱桓認為,吳軍的陸戰能力再強,也絕難超過糜暘一手調教出來的天策軍。

更何況,一旦吳軍登陸荊州,那麼漢軍就會牢牢佔據著地利。

屆時人和與地利皆不在己方,己方為何要冒這個風險呢?

想著想著,朱桓就拱手勸諫陸遜道:

「賊軍強橫,還望大將軍三思。」

漢軍能在一向眼高於頂的朱桓這裡得到強橫的評價,在其他吳將那裡,評價肯定更高。

朱桓的勸諫很誠懇,可陸遜在聽完朱桓的勸諫後,卻依然不想改變主意。

「吾意已決,無須再諫。」

陸遜直接一口定下了,與漢軍交戰的事。

見陸遜態度如此堅決,朱桓也不好再勸什麼。

可陸遜接下來的話,卻讓朱桓嚇了一跳。

「吾需要你去往荊州,為吾向糜暘下戰書。」

陸遜的語氣很平定,只是這番話落在朱桓耳中,卻無異於晴天霹靂。

朱桓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向陸遜,他下意識地喃喃道:

「大將軍,你我兩家世代交好呀!」

你的姑母,還是我的嬸嬸呢!

朱桓不敢相信,有著這麼親的關係,陸遜竟還想著派他去送死。

是朱桓太敏感了嗎?

一想起公安城外的赤地百里,一想起糜暘曾公眾數次辱罵孫權,朱桓覺得他的懷疑不是空穴來風。

就憑糜暘對江東的厭惡,就憑自己送戰書的挑釁行為,朱桓相信自己一旦到達糜暘的身前,恐怕就會被他扔入大鍋中給煮了。

這讓朱桓怎麼能不緊張?

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