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二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第二日再召開議事會議時,劉備與糜暘二人皆臉色如常,好似昨夜夜間他們從未談過話一般。
在外人看來,昨夜的議事會議上,大將軍糜暘提出了一個極佳的北伐方略。
但劉備卻稍微對這一北伐方略修改了下,僅此而已。
而今日之所以再度召開議會,並不是說糜暘提出的北伐方略會有所改變,而是劉備要在今日議會上,正式敲定兩路北伐大軍的隨軍將領名單。
按照昨夜定下的北伐方略,五萬漢軍將會主要分為兩路,一路由糜暘親自統率,率軍一萬入褒斜道以為疑兵。
另外一路將由天子劉備親自統率,率軍四萬從陽平關出發,經祁山直接進入北伐的隴右地帶。
可除去兩路漢軍的兵力及各自主將外,兩路漢軍分別的隨軍將領,也必須要好好討論一番。
而哪怕東路軍由大將軍糜暘親自統率,但能參加議會的人都知道,糜暘統率的東路軍乃是疑軍。
目的主要在於吸引魏軍的注意力,為西路軍創造良好的進攻條件。
在這種目的之下,代表著身處這一路大軍內,立下功勞的機會並不多。
因此在討論東路軍的參戰將領時,哪怕糜暘戰功卓著,但還是有許多漢臣皆有些不願進入糜暘的東路軍中——除去糜暘的本部將率外。
這一點正常,糜暘對這一點也不在意。
這幾年來,數件大功在身的他,並不在意這一次沒有表現的機會。
至少他比諸葛亮好多了。
在劉備還未來漢中之前,就急召諸葛亮回成都代他坐鎮成都,處理政務。
與諸葛亮相比,自己好歹也能去長安附近轉一轉不是。
而在討論到跟隨劉備的將領名單時,大堂內的氣氛可就不能用簡單的熱鬧來形容了。
一眾漢臣,不管身居何職,又不管曾經是否有過從軍經歷,皆十分踴躍的希望能與劉備一同踏平敵境。
在一眾漢臣中,要是論情緒最為踴躍的是誰,那無疑是劉封了。
劉封在被劉備放出來,一直負責鎮守劍閣。
而在鎮守劍閣期間,劉封雪中奮短兵,的確打了一場戰果不俗的奇襲戰。
因此在不久前劉備到達劍閣後,高興的他正式為劉封表功,將他為蕩寇將軍,一下子升為徵北將軍。
而吳懿亦為徵北將軍升為鎮西將軍。
與曹魏不同的是,徵北將軍在大漢只能算名號將軍,算不上重號將軍。
但雖然大漢的徵北將軍在權力與地位方面無法與曹魏的相比,但徵北將軍的地位並不低。
除去那些寶貴的重號將軍職位外,劉封的徵北將軍地位只在鎮北將軍之下。
可以說劉封已經半隻腳,邁入了重號將軍的行列之中。
更為重要的是,劉備給人封將軍名號,常常帶有特殊的含義。
徵北二字,體現了劉備對劉封的期許。
在這場北伐大戰中,劉備一定會大力重用劉封,讓他有足夠表現的機會。
單單這一點,就是多少漢將夢寐以求的?
或許劉封也懂得劉備的深意,故而在跟隨劉備北上以後,他一直顯得很活躍。
例如早在昨夜的議會召開前,劉封其實也在心中想好了一個北伐方略,想以此來一鳴驚人。
然後他就受到了來自糜暘的當頭一棒。
哪怕劉封再自大,他也知道與糜暘的方略相比,他自己想出來的那個方略,實在是不值得一提。
劉封是喜歡自大,但他不喜歡自虐。
不過儘管昨夜受到挫折,但在今日的議會上,劉封卻變得更加活躍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