糜暘在闡述他觀點的時候,在他的示意之下,法邈起身帶領著許多文吏,向在座的諸大臣分發糜暘之前打探到的情報。

或許一開始往關中安插司聞曹的細作不容易,但情報工作向來講究萬事開頭難。

當以華安為首的一批精銳細作在長安及關中其他的城池紮根後,越來越多的司聞曹細作開始深入關中,為糜暘構造起一個完善的情報網。
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不殆。

而在擊敗曹真後,糜暘便一直想著籌謀出一個完善的北伐策略。

為了這個目的,近來一段時間關中的司聞曹密探,相繼送回來不少有用的情報。

目前劉備及諸位漢臣手中收到的這封情報,是法邈這段日子以來將那些關中傳回的軍情匯總後整理出來的。

在劉備開啟手中的情報觀看以後,他很快便被其中詳細的內容給吸引。

更讓劉備感到稀奇的是,由於關中傳回的情報多而雜,故而法邈在整理那些情報時按照糜暘的示意,在每一條的情報後面都備註上一些批註。

那些批註主要以重要程度與可信程度從高到低排列。

這樣一來任何一人拿到這封匯總後的情報,都會有一目瞭然的感覺。

這樣的感覺,是劉備及諸位漢臣,之前從未感受到過的。

斥候,或者說密探,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在華夏的大軍中出現。

可當世的情報工作,只有說有,卻很粗糙。

粗糙到什麼地步呢?

對於一件事,往往可能出現多位密探重複報告,甚至每位密探報告的內容還很可能各有不同。

這往往就會給當世的將領,極強的誤導性。

甚至由於當世情報太過繁瑣及失真,故而當世的許多主將,很少有親自看情報的習慣。

例如當年曹操之郭嘉,劉備之龐統,最早乾的都是為這二位明主整理情報的工作。

孫子兵法中專門用一篇來提醒將領要重視情報工作,不是說叫他們簡單的派出密探,這件事哪怕是個傻子將領都知道。

孫子想提醒將領的其實是,要懂得完善獲取情報的機制。

而對於這一點來說,來自於後世的,當世又出身商賈之家的糜暘,可謂是做得比當世絕大部分將領都好。

哪怕劉備身為一國帝王,手中能調動的資源遠遠在糜暘之上,但他獲得到的情報,卻不一定有糜暘準確。

例如劉備之前曾派人探查過目前關中諸魏將的經歷,而目前關中有兩位曹魏重臣是重點調查物件。

一人便是剛剛成為涼州刺史的衛臻,另一人便是坐鎮長安數年的雍州刺史夏侯楙。

在之前劉備的調查中,探子大多說的都是夏侯楙這人雖出身高貴,卻從未有過領軍經驗,顯然不是一個足以忌憚的物件。

但在糜暘調查到的情報中,卻對夏侯楙有著更加全面的評價。

夏侯楙雖從未展現過兵略之能,但他卻有著非凡的治生才能,曹真的征伐河西之戰及南征梁州之戰,皆是夏侯楙在長安為曹真提供軍需。

有著非凡的治生才能,代表著夏侯楙在關中有著很高的政治聲望,而頗高的政治聲望,是會對漢軍攻打長安造成很大困擾的。

因為情勢危急之時,夏侯楙可運用他的政治聲望,調動長安的百姓共同守城。

這是任何攻城方,最怕遇見的一件事,特別長安還是當世的超級大城。

糜暘詳盡的情報內容及恰當的評析,讓劉備及諸位漢臣心中對當下的關中敵情,有了更清晰的認識。

而隨著目光的流轉,劉備及諸位漢臣在看完所有情報中的內容後,他們越發對方才糜暘的觀點有了強烈的認同感。

方才糜暘認為漢軍北伐接下來要面對的,是最為艱難的攻城戰,這一點在座眾人聽進去了,但還是有不少人心中有些不以為然。

包括劉備。

畢竟當下關中魏軍兵力空虛,而漢軍剛剛經歷過梁州大戰,士氣高昂,兵精糧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