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得知自己被留下之後,姜維一開始並未察覺到什麼異常。

對於心有大志的姜維來說,他並不怕冒險,甚至他還樂於冒險。

駐守固山,在當下看來是一件危險的事,可危險往往也代表著機遇。

因此剛開始時,姜維心中不僅對被留下不感到排斥,反而還隱隱有些期待。

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姜維還是發現了一些異常。

郭淮考慮的很周到,但他卻遺忘了一點,那就是姜維與常雕二人的智慧,並不在一個維度上。

或許郭淮有想到這一點,可對於這一點,他也是沒辦法的。

總不可能將自己的智慧,借給常雕吧。

在姜維與常雕二人智慧不處於同一層次的情況下,常雕的一些在他看來不會出問題的佈置,在姜維看來卻都是問題。

當初馬超從固山撤退時,曾在大營中放了一把火用來阻礙魏軍追擊。

那把火在成功阻礙魏軍的同時,也將固山的大營燒的乾乾淨淨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常雕在郭淮率軍離開的當日,就組織士卒重建大營。

而往往這件事,一般都要交給姜維這個副將負責。

可常雕不僅沒主動交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姜維,甚至在姜維主動請纓時,還婉拒了姜維。

說實話常雕的理由並不高明,不高明的理由遇上本就異常的安排,成功引起了姜維的懷疑。

以姜維的智慧不難看出,常雕是在防備他!

在意識到這一點後,姜維曾仔細回憶過,他及他背後的家族曾經是否得罪過常雕。

只是在細細思量之下,這一可能很快被姜維排除。

常雕當年是曹仁的大將,一直駐守在宛城,是去年剛剛調至郭淮軍中的。

郭淮的駐地又不在天水,姜維及他的族人,怎麼可能會得罪千里之外的常雕?

況且常雕出身不高,在曹魏以出身論高低的政治環境中,常雕一介寒門,有什麼底氣敢貿然與出身名門的自己不對付?

在排除掉這一點可能後,另一個可能性很快在心中產生。

那就是不是常雕對他有意見,而是郭淮!

畢竟在整支大軍中,能夠影響常雕對自己態度的,能夠給予常雕與自己不對付底氣的,只有郭淮!

姜維能一瞬間聯想到郭淮的身上,除去以上的原因之外,更大的原因在於當初糜暘寫給他的那封信。

從小失去父親的姜維,自小就懂得察言觀色。

或許郭淮那日覺得自己隱藏的很好,可姜維那日還是察覺到郭淮對糜暘寫信給他一事,是心有不喜的。

或者說是懷疑更為妥當。

姜維原本以為只要他在攻打陰平的戰役中奮不顧身,便能打消郭淮的懷疑。

姜維原本以為這並不算一件大事,因為只要等來日魏軍大獲全勝,那麼郭淮心中的懷疑,自然就會打消。

可天下間卻有著糜暘的存在。

或者說這顆懷疑的種子,原本就是糜暘的刻意為之。

當日糜暘播下的那顆懷疑的種子,不僅只存在郭淮的心中。

在時間的澆灌及曹真大敗的催化下,這顆種子不但在姜維與郭淮二人的心中深種,甚至今日已經到達結果的時刻。

在推斷出常雕背後的指使者是郭淮後,郭淮想要做什麼,自然再也瞞不住姜維。

想到郭淮的目的,姜維不禁自嘲的笑了幾聲。

沒想到他一年以來,數次為郭淮出生入死,可僅僅只因為糜暘的一封信,卻讓郭淮如此對他!

一時間,委屈,憤懣,不堪,種種難受的心情瀰漫在姜維的心間。

年輕人嘛,情感總是很豐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