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六十三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在一眾漢臣暢懷大笑的時候,他們沒發現的是,劉備亦掀開了御輦上的車簾,注視著渭水南岸發生的這一幕。
能得到如此多百姓的衷心祝福,劉備又豈會不感到開心呢?
這一刻劉備覺得數十年的辛苦征戰,得到了最好的慰藉。
注視良久的劉備不捨的放下車簾,然後對著御輦內的劉禪言道:
「這便是朕給你留下的,最好的基業!」
在劉備看來,唯有人心所向,才是保證基業穩固的首要條件。
而這一點他已經給劉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,以後劉禪只要不倒行逆施,那麼大漢的基業是不會動搖的。
不知道劉禪聽懂了劉備話中的含義沒有,反正他的臉上是適時流露出了一副沉思的神色。
看著劉禪臉上的沉思神色,劉備滿意地閉目養神起來。
哪怕渭水南岸的百姓,給一眾大漢君臣獻上了一副最美的景象,可今日的大事也不能耽誤。
在漢軍的隊伍繼續前進之下,劉備慢慢遠離了渭水南岸的歡騰氣氛之中。
當漢軍渡過渭水之後,至多不用兩個時辰,劉備的御輦就將抵達長陵。
隨著越來越接近長陵,身為帝王的劉備心中,是懷著幾分激動的。
他雖是帝王,但他也是劉氏的子孫。
身為劉氏子孫,在過往的時日裡,他心中一直是有愧的。
本來按照常理,在他稱帝那日時,為了向天下昭示正統,就應該遙祭太祖長陵。
但劉備卻一直遲遲未做這件事。
並非是劉備不懂得這個禮法,而是劉備愧於做這件事。
凡後世帝王告祭先祖時,都要向先祖講述當下社稷的現狀。
而要是之前劉備就行告祭之舉,劉備該如何向九泉之下的劉邦講述。
難道要講述大漢法統為逆賊所篡,只能偏安一隅的事實嗎?
還是講述人心背漢,就連先帝劉協也為逆賊所弒的事實?
之前的劉備,並無面目告祭先祖。
可今日不同了。
大漢雖未重新一統天下,但也徹底有了復興的氣象。
這一份答卷算不上滿分,卻也讓劉備終於有勇氣告祭他的先祖。
心中激動的劉備,不由得覺得御輦行進的速度有些慢了。
一道催促的口諭快速地發到糜暘的耳中,在得知劉備焦急的心情之後,糜暘笑著下令全軍加快速度。
或許不止是劉備的心情焦急,就連數萬漢軍的心情也是如此。
當糜暘的命令傳遍全軍後,整支大軍行進的速度登時快上了幾分。
本來需要兩個時辰的路程,在漢軍加快速度的行進下,不過一個多時辰就已經到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