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劉備在劉邦靈廟內做出的處罰,不僅讓一眾漢臣感到詫異,就是身為穿越者的糜暘,也不禁在心中悄悄為劉備豎了個大拇指。

雖說若從後世的角度看,今日劉備的處罰,未免有些過於「殘酷」。

但劉備再如何仁義,他到底還是封建帝王。

對於封建帝王來說,他要表明賢德的方式唯有一種——有功重賞,有罪重罰。

面對一些不可被稱為人的禽獸,更無須擔心手段是否會過於「酷烈」。

可別忘了劉備是大漢的帝王,兩漢的帝王是最信奉「大復仇」思想的。

就是諸葛亮也未對今日劉備做出的處罰,有著任何異議。

或許這麼說吧,要是讓諸葛亮來對劉曄及曹氏宗親做出處罰,諸葛亮的手段比起劉備並不會寬容上多少。

「夫一人之身,百萬之眾,束肩斂息,重足俯聽,莫敢仰視者,法制使然也。」

這句話,是當年諸葛亮制定《蜀科》的主旨之一。

儘管《蜀科》的具體內容並未流傳到後世,但歷史上記載著一件事,從側面證明了諸葛亮以此主旨制定出的《蜀科》有多麼嚴厲。

法正以睚眥必報聞名三國,可就是法正這樣性格的人,在看到《蜀科》的內容後,都覺得諸葛亮太過酷烈了......

蜀中至今有著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的政治清明局面,可不是諸葛公跟人講道理講出來的。

待群醜皆被拖出了劉邦靈廟正法之後,劉備便正式帶領著眾漢臣,對著高居靈廟中央的劉邦牌位連拜了三拜。

行過大禮之後,劉備與劉禪齊齊上前將手中的長香插在了劉邦牌位前的香爐之中。

劉備與劉禪身為劉氏後人,更身為今漢的帝王與儲君,他們為劉邦上香告祭本就是符合禮法之事。

可接下來劉備說的一句話,卻讓靈廟內的眾大臣再次驚訝。

「益德、孔明、子晟。」

待喚出這三人的名字後,劉備轉身看向這三人繼續言道:

「你們亦上前為太祖上香。」

劉備話音剛落,張飛、諸葛亮、糜暘三人都立即抬頭震驚地看向劉備。

在當世於祖廟內,為帝王上香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便上的。

特別是在眾臣的面前。

上香的目的在於告祭,亦有著請求先人英靈作出指示的目的。

而劉邦的身份在大漢中是至高無上的,按照禮法,通常情況下今漢能有資格感悟劉邦英靈的,唯有劉備與劉禪二人。

劉備身為帝王,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。

那麼劉備為何還要有此要求呢?

當心中的這個疑惑浮現後,有些熟知歷史的大臣,漸漸猜出了一些端倪。

大漢四百年以來,當臣子擁有某種特殊的身份後,便可以有資格告祭劉邦。

那種身份稱為——輔政大臣!

猜出劉備用意的部分大臣,紛紛用羨慕的目光看向張飛、諸葛亮、糜暘三人。

可羨慕歸羨慕,那些大臣心中卻沒有嫉妒的情緒。

因為讓張飛、諸葛亮、糜暘三人成為劉備去世後的輔政大臣,他們是服氣的。

張飛、諸葛亮、糜暘三人也不笨。

別人能猜出的事,他們沒道理猜不出。

故而在震驚之後,他們三人便依次上前告祭起劉邦。

當排在最後的糜暘告祭完劉邦後,劉備的臉上露出了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