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著張昭鬚髮皆張的模樣,孫權整個人都呆住了。

張昭的話是什麼意思?

張昭是在用最堅決的態度,闡述著一個足以讓任何帝王都無法接受的事實:

你可以發詔令,但你的詔令不一定會生效。

哪怕你的詔令生效了,也會可能因此引發一場大動亂。

這是張昭對孫權的威脅。

沒想到在孫權威脅張昭之後,張昭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。

絲毫不虛,就是對剛。

孫權的目光呆滯,可隨著時間的流轉,巨大的殺意正在孫權的眼眶中匯聚著。

以臣子之身威脅君王,這是謀逆!

更是對孫權君權的一次巨大挑戰。

孫權可以容忍張昭的剛正,他也可以容忍張昭的倚老賣老,但哪位君王能忍受的了臣子的威脅。

「來人!

來人!」

暴怒的孫權不顧一切的大吼著。

在孫權的怒吼之下,殿外登時衝進了十數位甲士。

十數位面無表情的甲士靜靜地站在張昭的身後,他們都已經將手中的手按在了腰間的刀柄之上。

只要孫權再發出一道命令,大殿內立刻就會上演喋血三步的情景。

而對於手中掌握著無限權力的孫權來說,他會下不了這一個命令嗎?

這自是不可能的。

但十數位甲士左等右等,卻始終等不到孫權的進一步指示。

孫權在遲疑什麼呢?

若是一般的君王,肯定是不會讓那十數位甲士等待的。

但孫權雖初登帝位,可在三家的帝王之中,孫權的政治才能最高,他的城府也最深。

高超的政治才能,讓孫權很快就反應過來,他眼下絕不能殺害張昭。

不管他心中再如何憤怒。

因為孫權知道,張昭在大吳朝野的影響力太大了。

正如方才張昭所說的那般,他的門生遍佈大吳境內。

張昭不是不能殺,可卻不能以犯上的理由殺,若以這樣的緣由殺害了張昭,大吳頃刻間就會發生內亂。

這是諸葛亮想看到的,卻是孫權絕不願意看到的。

孫權心中的理智與憤怒,正在激烈的交戰著。

可到了最後,還是心中的理智佔據了上風。

正如當年赤壁之戰時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