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五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(第1/5頁)
章節報錯
見在座眾臣都初步明白了他的第一層用意,諸葛亮並未有所耽擱,他對著上座的劉備微微拱手後繼續言道:
「亮方才見過孫賊寫的稱帝誓文。
在孫賊的稱帝誓文中,他不顧我朝存在的事實,並枉稱大漢的法統已然發生轉移。
我朝乃華夏正朔,雖短期內不能出兵征討孫賊,但卻不能對孫賊的這一行為坐視不理。」
諸葛亮的話,引起了在座眾臣的認同。
他們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,可向來陣地戰好打,口水仗卻不好打。
以孫權無恥的性格,要是大漢正式發文駁斥他,那麼還可能正中孫權的下懷。
可要是什麼都不做,他們的心中又難免覺得義憤。
為了不讓孫權的陰謀得逞,亦為了不讓今漢的法統遭受質疑,諸葛亮笑著說道:
「先不論孫權為人如何,彼之父兄在世時,是世人公認的大漢忠臣。」
對於這一點,在座眾臣亦沒有異議。
群雄討董時,唯有孫堅率軍奮進,併成功攻進了洛陽。
群雄割據時,地方各大諸侯都對劉協不感冒,亦唯有孫策年年上貢,恪守為臣的禮節。
這兩點是事實,也正是世人認為孫堅、孫策是大漢忠臣的最有力憑證。
「既然孫堅、孫策父子有功於前漢,我朝續前漢法統,又豈可不對這二人大加封賞?
亮建議陛下,可追封孫堅、孫策父子,為我朝太尉,並贈以美諡。
除去要對孫堅、孫策父子極盡哀榮之外,孫登作為孫策的嗣子,陛下更要對他大加封賞。
賞官,贈爵、封地、賜婚!
因孫堅、孫策父子是天下人公認的前漢重臣,我朝對他二人及孫登大加封賞,自然就會在無形中彰顯著我朝得國之正!
另外一旦我朝大肆封賞孫堅、孫策父子及孫登的訊息傳出,天下人自然會將我朝的這個舉動,與孫權的稱帝之舉進行對比。
孫權為人子,為人弟,他敢否認孫堅、孫策生前的功績嗎?
他若不敢,天下人會如何以為?
江東孫氏滿門忠烈,可竟出了背漢稱帝的孫權,此舉不謂不孝,又謂何!
此外孫登的身份天下人皆知。
身為江東孫氏嫡長一系的嗣子,卻在我朝接受封賞,這難道不是證明著,江東孫氏承認我朝的法統嗎?
另外孫登還是孫權的親子,身為親子卻連太子亦不願做,寧願留在我朝為一列侯。
當這件事在天下間傳開後,世人就會認為哪怕是身為親子的孫登,也不齒孫權的背逆行為。
如此一來,長久之後逆吳的法統又何在?
孫權的真面目,又如何再能繼續在天下人面前粉飾!
孫權行詭道,意圖擾亂天下人的視聽。
我朝乃華夏正朔,自該行堂堂正正的王道,用最有力的事實以正天下視聽!
大漢,自有氣度。
亦該向天下人展現氣度。」
當諸葛亮洋洋灑灑的說完後,殿內眾臣中的許多人都聽得入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