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候在外殿的一眾魏臣,有跟隨曹丕多年的潛邸之臣,有在曹操時代就征戰沙場的宗親。

可以說,他們這些人是眼下洛陽城內最有權勢的那一批人,亦是與曹魏的利益牽扯最深的一批人。

因為以上的緣由,只要曹魏這艘大船不徹底沉沒,他們對曹魏的忠心就會一直在。

正是看重這一點,曹丕才會在今日緊急召集他們進入殿內。

在來到殿外後,曹休與陳群就分列兩側,他們帶著各自的人排列兩端,在等著曹丕的最新詔令。

雖說為了避嫌,曹休與陳群之間明面上沒有交流,但在不經意間,兩人的眼神還是對視了多次。

而他們二人,都從彼此的目光中看出了驚疑的神色。

因方才曹丕說的話而驚疑,更因曹魏的未來而驚疑。

以曹休與陳群為首的一眾魏臣並未等待太久,在約莫半個時辰後,他們便見到曹叡手中捧著傳國玉璽,從曹丕的寢殿中緩步走了出來。

當曹叡的身形出現後,外殿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在了曹叡的身上。

他們發現曹叡雖眼睛通紅,但他臉上的淚水卻已然消失不見。

難道是陛下的身體好轉了?

這樣的猜測不禁浮現在大部分人的心中,可曹休與陳群心中卻清楚,曹丕的身體恐怕再無好轉的可能了。

果不其然,當曹叡來到以往曹丕才能坐的御座上時,他沙啞著向下方的所有人宣告了一個訊息:

「陛下,已經駕崩!」

說這句話時,曹叡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再度流出來。

而當曹叡的這句話落入下方所有人的耳中後,殿內頃刻間響起一陣陣嚎啕的哭聲。

就算是早有預料的曹休與陳群,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,直接跪倒在了曹叡的身前。

當然一眾曹魏的股肱之臣,之所以會表現的如此悲傷,不全因為曹丕的死。

更因為他們對曹魏未來的悲觀看法。

雖說曹丕稱帝以來,對外戰爭鮮少有勝利的時候,眼下曹魏的國力日頹,曹丕更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。

但曹丕到底掌權多年,加上他是名義上的曹魏開國之君,這樣的分量也不是一時間就能忽視的。

望著下方哭倒一團的眾臣,年紀比他們小上許多的曹叡,卻顯得比他們更為冷靜。

哭有什麼用?

眼下大魏處於風雨飄搖之中,需要的是救時良方!

「先帝離去之前,對爾等說的話,難道爾等都忘記了嗎?

難道先帝離去之後,爾等就要準備束手臣服於糜暘嗎?」

曹叡的兩聲喝問,清晰無比的落入下方的眾臣耳中。

而當聽到這兩聲喝問後,有些魏臣已然漸漸停止了哭泣。

曹叡說的是對的,眼下不是一味痛哭的時候,不然與開門揖盜並無區別。

率先反應過來的曹休與陳群,見到曹叡手捧玉璽,再加上方才曹丕對他們說的話,這一刻他們心中再無半分遲疑。

曹休與陳群連攜上前,對著上方的曹叡行了三拜九叩之禮。

這是帝王才能享受到的至高禮儀。

當行完禮後,曹休與陳群異口同聲地說道:

「臣,參見陛下!」

曹休與陳群的這句話,表達出他們願遵從曹丕遺命,奉曹叡為新帝!

而當曹休與陳群對曹叡表達出堅定的支援後,他們身後的魏臣,自然也不會有所不願。

於是乎不久後,殿內的魏臣皆齊齊對著曹叡下拜,口呼陛下。

望著眾臣的臣服姿態,曹叡心

中卻並無半分欣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