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姜維做出繼續行軍的決斷後,很快就有幾名校尉表達了不解。

那幾名校尉不解的點在於,哪怕當下他們繼續行軍,可從情報中得知的許褚的行軍速度來看,他們很可能會比許褚晚到潼關。

畢竟相比於魏軍的輕裝簡行,他們則是攜帶了大量的輜重,而這些輜重勢必會拖慢他們的行軍速度的。

見幾名下屬有所不解,姜維進一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:

“若攜帶輜重前行,自是會讓我軍被賊軍追上乃至超過。

故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我軍亦當拋棄輜重,輕裝疾行。”

當姜維說出他的打算後,那幾名校尉無一不大驚。

馬超給他們的任務是,儘快趕到潼關之下,若潼關有機可乘就趁勢攻之。

若無機可乘,也要為後續的大軍第一時間搭好營壘。

而要是他們按姜維說的那麼去做的話,那麼馬超安排的任務,可就一個都完不成了。

姜維近來是在漢軍中儼有聲名,可與馬超相比,姜維畢竟只是個初出茅廬的“戰爭新手”。

再加上馬超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,眼下當得知姜維新的命令,很可能會與馬超之前下令的軍令相背後,幾名校尉有所驚疑很是正常。

只是幾名校尉的驚疑,並未讓姜維改變。

“為將者應當機立斷。

我軍出發之時,未曾預料到許褚會果斷棄營而走。

今我軍得知這情況後,若不根據時局做出相應調整,那豈不是與刻舟求劍一般愚蠢的行為無異?

諸君莫要擔憂,來日驃騎將軍要是怪罪下來,我會一力承當。

而我料驃騎將軍當下定然也想改變軍令,只是距離尚遠新的軍令還未送到而已。”

姜維的話讓幾名校尉半信半疑,但他們見姜維態度堅決,加上有著姜維的擔保,於是他們也就不再勸說了。

幾名校尉後離開後,很快就將姜維新的命令傳達至全軍。

當得知姜維要己方拋棄輜重,急速前往潼關後,普通的漢軍倒是不覺得有什麼。

數千漢軍第一時間就忠實地執行起姜維新的命令。

不久之後大量的輜重被數千漢軍果斷拋棄於行軍途中,而在完成這一件事後,輕裝上陣的漢軍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。

至少這時漢軍的行軍速度,絕不低於許褚統率的魏軍。

看著全軍的行軍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,姜維的臉上露出了笑意。

他之所以要執意繼續率軍前往潼關,在於他比其他人看的更遠。

以姜維的智慧不難推斷出,當馬超得知許褚棄營而逃後,一定會率精騎追擊。

身為涼州人士的姜維,深知羌氐騎兵一旦撒開歡行軍起來,那速度會有多快。

馬超追上許褚,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。

而以這種情勢而言,姜維要做的就是不能讓許褚在馬超追上他之前進入潼關。

許褚要是進入潼關,不僅馬超獵殺許褚的計劃會失敗,還會無形中增加來日攻打潼關的困難性。

因此他當下要做的就是,藉助著眼下的距離優勢,先一步率軍趕到潼關之下。

沒有輜重無法攻城不礙事,他可以列陣於潼關之外,讓許褚無法進入潼關之中。

這樣一來無須拖太多時間,想來馬超就會率軍前來支援他了。

至於方才幾名校尉所提的原地阻擊,實際上是沒辦法做到的。

因為以當下周圍的地勢來說,並無魏軍的必經之路,若不能列陣於魏軍的必經之路,就算有心阻擊又有什麼用呢?

既然無法在必經之路阻擊,那就在魏軍的必歸之地阻擊!

而兩相圍堵之下,許褚最後還能有生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