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二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從郿縣率軍撤離的曹真,沒用多久時間,就率軍一路退到五丈原與郭淮合兵。
負責構築五丈原防線的郭淮,見曹真這麼快就率軍與他“匯合”,心中不免好奇。
在詢問之下,郭淮方才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。
得知糜暘竟不顧後方危險,悍然率漢軍主力逼近郿縣後,饒是一向富有軍略的郭淮,也被糜暘的這番操作給驚到了。
可驚嚇歸驚嚇,郭淮還是很快就根據現有的情報,判斷出曹真率軍來到五丈原與他合兵的目的。
或許近來魏軍中多有流言宣稱,曹真身為大魏大將軍,卻畏糜如虎,可郭淮自然不會相信那些流言。
畢竟若真如流言所說,曹真是單純的畏懼糜暘才慌忙撤軍的話,那麼曹真應該一路撤到長安城才是。
長安城那宛如天塹的城防,才能給人最大的安全感。
而曹真並沒有如此做,這就說明曹真從郿縣緊急撤離的目的,主要在於為了在五丈原領兵阻擊糜暘統率的漢軍。
在得知曹真目的的情況下,郭淮在曹真剛剛來到五丈原中時,就向曹真彙報了當下五丈原的防務詳情。
郭淮率軍來到五丈原佈防,還未有半月的時間。
可郭淮是當世難得的良將,加上五丈原地勢險峻,所以哪怕只有半月的時間,但郭淮還是快速地在五丈原構建起了一道道穩固的防線。
郭淮的彙報,讓一路上心懷忐忑的曹真,難得露出了些笑容。
國有危難之際,才越發體現出人才的可貴。
很明顯,郭淮便是能在國難時為國家排憂解難的人才。
曹真毫不吝嗇地當眾好好誇讚了郭淮一番。
曹真的誇讚讓郭淮心中生起喜意,並讓他主動向曹真說起了自己對糜暘突然來襲的看法。
“敵雖出其不意,破七寨下郿縣,然終究是太過冒進。
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,彼進不得志,退無與戰,久停則糧盡,虜略無所獲,則必走矣。走而追之,以逸待勞,全勝之道也。”
在郭淮看來,糜暘這招大膽的打法,的確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,併為他接下來攻打長安起了一個很好的開頭。
只是凡事有利就有弊。
從客觀事實來說,陳倉依然在己方的手中,且陳倉城中有著不少的精銳。
這一點是糜暘可以繞開,但卻不能忽略的隱患。
繞開陳倉,終究是一個權宜之計。
況且只要能守住五丈原,不讓糜暘聯通斜谷口,那麼糜暘越是冒進,漢軍糧道便越會被進一步拉長。
若要比喻的話,漢軍當下的糧道就像一條繃緊了的繩索。
一旦繩索受到的壓力超過它本身能承受的極限,那麼這條繩索便會被直接掰斷。
這對漢軍來說,是一個致命且無法繞開的問題。
而當下的局勢從表面上來看對己方是不利,可不代表己方就真的束手無策了。
己方當下要做的就是不斷往那道繩索上施加壓力,以靜制動,等待著那道繩索崩裂的那一刻到來就好。
若己方能完成這個戰略構想,到時候莫說驅逐入寇之敵,就是一些更大的戰略目標,也不是不能展望——例如說將漢軍的北伐主力盡皆覆滅在關中。
郭淮的話讓曹真的臉色越發好了。
在郿縣時因為情況緊急,劉曄並未向曹真深入分析放棄郿縣,退往五丈原的原因。
可是在朝五丈原撤退的路上,劉曄曾在私下裡為曹真仔細分析過這件事的利弊。
劉曄的分析,與今日郭淮在他面前的建言,可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兩位重臣的異曲同工,讓曹真意識到一點——當下的局勢對魏軍來說,不算太壞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