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七十三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為了保護姜維的安危,謝牽方才已經來到了姜維的背後。
近在咫尺的距離讓謝牽成為宴廳內,最早以及聽得最清楚姜維那句話的人。
而自小博覽群書長大的謝牽,當然也知道姜維的那句話脫始於何處何人。
那句話脫始自傅介子的“漢兵方至,毋敢動,動,滅國矣”!
數百年前傅介子奉漢大將軍霍光之命,出使樓蘭國。
為了震懾心懷不軌的西域諸國,傅介子當機立斷於宴席間斬殺了樓蘭王。
斬殺樓蘭王后,面對不斷包圍過來的王室貴族及衛兵,傅介子便昂首挺胸得當眾喊出了這麼一句話。
而就是憑藉著這麼一句話,傅介子以幾人之軀,硬生生地逼退了數百衛兵地包圍,最後更是大搖大擺地安然走出樓蘭國都回到長安。
傅介子是涼州人士。
加上他的這等事蹟太過傳奇,傅介子數百年來一直是涼州士人膜拜的物件。
謝牽在以往當然也是膜拜傅介子計程車人中的一員。
原本謝牽以為,古人的事蹟只能膜拜追尋,卻再難複製。
但在今夜,謝牽看著那個偉岸年輕人的背影,他的心中卻不由得浮現了一聲重重地感慨。
“今夜,得見傅君也!”
別看傅介子斬殺的是樓蘭王,而姜維斬殺的只是一區區將領。
可華夏向來強大,平心而論,當年樓蘭王手中握有的軍事力量,還未必比的過當下的王生。
從這點來說,謝牽在心中將姜維與當年的傅介子相提並論並不為過。
而在這聲感慨後,謝牽不禁又想的更多了些。
今夜姜維做的事,將來定然會與傅介子一同名留青史。
但當年的傅介子,與今夜的姜維之所以能夠成事,靠的不僅是他們個人的膽略。
最重要的是,他們身後分別站著兩位令世人畏懼的大將軍。
傅介子背後站著的是被稱為大漢之明月的大將軍霍光,而姜維背後站著的則是威震當世的糜暘。
若說故大將軍霍光是大漢的皎皎明月,曾經為大漢指引過前進的道路。
那麼當世的大將軍糜暘則是大漢的熠熠夏日。
夏日之下,一切魑魅魍魎都必將化為齏粉。
這不是謝牽心中對糜暘的吹捧,而是建安二十四年以來,糜暘一直在做的事。
那位大將軍正在憑自己的一己之力,正一點點地讓那個強漢慢慢復興。
強漢,將歸矣。
這一刻,謝牽的心中不由得變得澎湃了起來。
因為他現在也是漢臣!
讀過史書的謝牽,自是知道大漢在鼎盛時期,那是何等的輝煌與驕傲。
誠然曹操經過數十年的努力,能夠在明面上,讓大漢從華夏正朔的寶座下暫時退下。
但惶惶大漢,統治天下四百餘年,他在世人心中的影響,又豈是那麼容易消除的?
他只是一直隱藏在,世人的心中深處而已。
他只是需要一位英雄,在世人心中重新喚醒他而已。
而當下關中夏季已至,屬於大漢的夏日之陽,自然也來了。
想到這裡的謝牽,精神變得一振。
他在看到宴廳內的百餘魏軍精兵盡皆放下手中武器,擺出一副投降的姿態後,他便上前對著姜維獻言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