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葛亮的府邸距離尚書檯並不遠。

在馬車行進了不長的一段距離後,就停在了諸葛亮的府邸之外。

當馬車停下後,知道已經到達目的地的諸葛亮,便從車廂中走了下來。

府邸內的下人都知道諸葛亮晚歸的習慣,所以府邸外的樑柱上,依然點著幾盞燈籠。

藉助著燈籠散發出的點點光亮,諸葛亮示意護衛他回府的羽林軍,可以先回宮歇息了。

十數位羽林軍在得到諸葛亮的示意後,他們尊敬地對諸葛亮施了一禮,然後才不舍地從諸葛亮府門外離開。

本來以諸葛亮當今在大漢的身份,護衛他的人至少得在百人以上。

像那糜暘出行就至少要有百餘精騎開道,再有百餘虎士拱衛車駕。

糜暘之所以要安排如此大的排場,倒不是為了個人享受——他純粹是怕死。

畢竟糜暘數年來征戰四方,死在他手中的人不計可數。

加之三國時期也是有著濃郁的刺客文化的,這讓糜暘不得不小心。

當然以糜暘的身份,他出行時安排那麼大的排場,倒也不算違禮就是了。

可身份比糜暘更高一線的諸葛亮,他身邊護衛他的人,往往就只有十數人。

而這十數羽林軍,還是劉備之前為了保護諸葛亮安全,“強制”安排給諸葛亮的。

諸葛亮不想有太多護衛,一方面是他個性低調,不喜歡鋪張,這與他的愛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
另一方面諸葛亮當下是在成都城中。

成都城在劉璋執政時期,治安是十分混亂的,世家豪族違反亂紀之事時有發生。

可在諸葛亮執政後,成都城在他的治理下,治安情況得到了極佳的改善。

或許尚未達到夜不閉門的程度,但一些心思叵測之徒,也斷然無法在成都再掀起風浪。

無須太多護衛隨從,正是諸葛亮對自己執政成果自信的一種表現。

若這點自信都沒有,他又怎麼會自稱為“漢之管仲”呢?

在看著十數名羽林軍離去後,諸葛亮便在一旁老僕的陪同下,朝著府內走去。

當諸葛亮剛剛進入府內後,他便見到於院內的一處偏房內,他的妻子黃月英正在等著他。

見黃月英為了等他這麼晚還沒睡,諸葛亮的臉上流露出幾分歉意。

他自出山以來,行事一向俯仰無愧。

可對黃月英,他心中卻是有幾分愧疚的。

一直在等候諸葛亮的黃月英,也很快察覺到了諸葛亮的歸來。

看見那抹熟悉無比的身形後,黃月英臉露笑意地朝著諸葛亮走去。

在來到諸葛亮身前後,黃月英也順手遞上了她早就準備好的糕點。

四下並無外人,諸葛亮也就少了幾分端重。

他自然的從黃月英手中的木盆上拾起一塊糕點放入嘴中品嚐,當糕點的美味刺激著諸葛亮味蕾的時候,諸葛亮的神色變得舒適了起來。

只是諸葛亮並未忘記關懷黃月英:

“入夜晚睡,於身體無益。

還望夫人下次無須枕月等我。”

聽到諸葛亮的話後,黃月英先是伸手為諸葛亮解下身上的披風,然後自然的回道:

“數十年來,妾何曾有一日不等君歸來?

若想妾早些入睡,夫君下次早些歸來便好。”

黃月英的回答,讓就算有天人之智的諸葛亮,也一時接不上話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