糜暘沒想到,他到達街亭後,會受到這麼熱烈的迎接儀式。

他眼前這處營壘的漢軍,在劉封的允許下都衝出來歡迎著他的到來。

而隨著他到來訊息的傳開,其他處營中的漢軍,也都展現出躍躍欲試的姿態。

要不是軍令森嚴不得擅離崗位,恐怕今日綿延數里的漢軍大營,能一下子清場。

可哪怕是未得到近萬漢軍的夾道相迎,但那漫山遍野的“大將軍”呼聲,又豈是上千士卒就能發出的呢?

在上千漢軍的簇擁下,糜暘直接被迎入了漢軍大營中。

待將糜暘迎至代表軍營的一處高臺上後,營內的上千漢軍便在高臺下方對著糜暘齊齊跪拜。

當世處於三國時期。

而在三國時期時,跪拜是一種很慎重,且不常見的禮節。

唯有面對極尊敬的長輩或者上官時,才偶爾會用到。

更何況當下對糜暘跪拜的是軍人。

常言道甲冑在身,禮節從簡。

可當下正是上千軍人,出乎常理的對糜暘用上了世間最尊貴的禮節。

以糜暘的身份,他當然受的起這種禮節。

但上千軍士,本沒必要自發的施用這種禮節。

這足以證明糜暘當下在漢軍中的聲望有多高。

這種聲望,恐怕連劉備也無法比擬。

因為上千軍士會對糜暘行以跪拜禮,除去他們發自內心地愛戴糜暘之外,他們還堅信糜暘的到來,一定會帶領他們打贏這場街亭之戰。

這是數年來糜暘用數場震驚世人的戰例,向漢軍灌輸的一個信念。

而劉備就算再得漢軍的愛戴,漢軍心中對劉備卻並無這個信念。

望著下方對他施以大禮的上千軍士,糜暘心中並未有倨傲的心情,他有的只是欣慰與開心。

或許在外人看來,他當下是高高在上的大將軍,他的身份地位與眼前計程車卒不可相提並論。

但糜暘卻知道,他能有今日,離不開眼前這些士卒的以命相報。

在糜暘的心中,眼前的這些士卒就像他的手足一般,親切無比。

而對於手足發自內心的愛戴,又有哪個人會不感到開心呢?

在上千軍士對著糜暘行禮後,糜暘便在高臺上笑著讓他們回到各自崗位上嚴守。

在糜暘的命令下,上千軍士方才依依不捨的離去。

很快的,高臺下方就只剩下了劉封幾位將領。

儘管現在高臺下方,已經沒有了軍士的身影,可方才那副熱鬧澎湃的場面,還是深深的映在了劉封的眼中。

這一刻劉封才意識到,他與糜暘之間,差的不僅僅是軍職的高低。

他與糜暘之間最大的差距是,兩人在漢軍中擁有的聲望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。

或者說不僅是他。

當下任何一位漢將在漢軍中的聲望,都不能比的上糜暘,而且這其中的差距,只能用一到一千來形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