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劉封率著萬餘漢軍抵達街亭後,哪怕早已經在當地人的口中瞭解過一些街亭的地貌,但在真正親眼見到街亭的地貌後,他還是不由的皺起了眉頭。

只見從劉封的視角望去,他身處的街亭南北兩面皆被高山包裹,唯有東西向留有一條數里寬的大道。

按照常理來說,南北兩側有崇山峻嶺作為天然掩體,街亭應當算的上一處難得的易守難攻之地。

猶如在劍閣外隱匿在群山中的山道一般。

可街亭與劍閣不同,劍閣外的山道大多狹窄崎嶇,大軍很難在這種情況下行軍乃至於發起進攻。

但街亭的道路雖亦有崎嶇彎折之處,卻在某一段有著寬達數里的平坦地帶。

那處平坦地帶,便是整處街亭的咽喉之地。

立於高山之上的劉封,很快就俯瞰完了整片街亭的地貌。

而他正是在看到那處平坦的寬闊地帶後,眉頭才不由得皺了起來。

若是街亭的道路與劍閣山道一樣狹窄的話,他可以透過當道下寨的方式,很容易就將魏軍堵截在街亭之外。

只要糧草供應不絕,他就能將魏軍一直堵著。

但街亭的地貌,偏偏卻有一處寬廣地帶。

要想成功阻截魏軍不讓他們越過街亭,那處寬廣地帶是必爭之地。

可由於地勢的平坦與寬闊,漢軍若是在那一處當道下寨的話,地利的優勢會被削減到最小。

最重要的是,要想在寬達數里的要道上成功阻擋魏軍,那麼漢軍建造的營壘,就勢必要隨著地勢而橫向擴寬。

不能留有一處漏洞,被魏軍有機可乘。

若是手中兵力足夠的話,這一點倒是無妨。可劉封手中的兵力,目前不過萬餘。

憑藉萬餘大軍在短時間內修建出一處橫跨數里,固若金湯的大營這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更何況接下來還要在這處綿延數里的大營中,處處分散兵力阻擋著魏軍的猛攻。

任何一位宿將都知道,這件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,變得越來越艱苦。

怪不得在離開之前,陛下曾對他說過:“街亭易守,卻也不易守。”

那時候劉封還不瞭解這句話的含義,但在看到街亭的真實地貌後,他懂得劉備為何會對他囑咐這句話。

也明白了劉備為何會給他一萬漢軍。

就在劉封皺眉往山下走著的時候,幾位梁州小將也一同登上了一處高山,看清了街亭的全貌。

丁奉、鄧艾、張嶷、姜維等四員小將,要麼是經驗豐富之輩,要麼是天賦異稟之輩。

他們自然也能一眼看出,街亭地貌給漢軍帶來的好處與壞處。

在心中浮現判斷之後,幾位小將便你一言我一語的商討起來。

丁奉率先言道:“我軍要立即當道下寨!”

丁奉在投效糜暘前後,充當的都是一個攻堅先登的角色,善攻者往往也善於找出守方的弱點。

在丁奉看來要想守住街亭,有且只有的一個辦法就是當道下寨。

至於街亭道兩側的高山,丁奉正眼都沒怎麼看一眼。哪怕兵書中有說:“憑高視下,所向無敵”。

但不會真有哪個傻瓜,會放棄當道下寨的策略,跑去將軍隊轉移至山上固守吧?

丁奉的話讓張嶷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。“然也。”

儘管張嶷也看出了當道下寨,並不是阻擋住魏軍的一勞永逸的辦法。

但這是街亭地勢所限的緣故。

況且就算街亭的地勢沒有劍閣那般險要,但已經幫了漢軍大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