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五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在寬闊的軍帳內,與曹魏君臣形成強烈對比的是,大漢君臣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。
這不能怪大漢君臣的養氣功夫差,實在是近來可謂是好訊息不斷。
之前在正式出征前,眾人倒是有料到在出其不意下,隴右地區面對大量漢軍的到來,會陷入震盪的態勢中。
但無論再怎麼預料,他們也斷然預料不到,他們在率領大軍走出祁山後,尚未與敵軍交戰,隴右三郡就直接奉使乞降。
要知道,隴右一共就五郡而已。
在五郡中的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皆投降的情況下,隴右地區唯有廣魏與隴西郡據城以抗,尚未納入大漢的版圖中。
兵不血刃而得三郡之地,這樣的大勝又豈會讓大漢君臣不感到喜悅呢?
特別是劉備。
當年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向他闡述《隆中對》時曾提到一句:“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,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?”
當時劉備雖對諸葛亮的戰略構想很是欣賞,心中也十分期待那一幕的發生,但劉備心裡也知道,要想做到這一點是一件極難的事。
人心鬼祟,若無大勢在身,何談有這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幕?
而十數年來,大勢卻一直在曹氏身上。
但沒想到十數年後的今日,他竟然真的做到了這一點。
沒有一位漢皇會對這樣的事不感到歡喜,因為這代表著大漢的天命尚在。
歷史上的劉備,便一生中都未等到“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”的機會。
更別談得到“簞食壺漿相迎”的歡喜了。
想來歷史上劉備在臨死之前,一定很遺憾這件事吧。
但今世的劉備,卻全然沒有這種遺憾與憤恨。
看著帳內的諸位臣子,劉備朗聲開口言道:“今我軍已經初據天水郡,為以防賊軍率眾來援,朕欲讓一大將前往街亭鎮守。
不知哪位愛卿願往?”
歡喜歸歡喜,但劉備浮浮沉沉數十年,心性早就成熟無比。
不會因為歡喜,而耽誤或者說輕視了正事。
聽到劉備的詢問後,軍帳內諸漢臣臉上都浮現出躍躍欲試的神色。
軍帳內諸漢臣,大多是通曉軍略的人。
就算他們不通曉軍略,還有糜暘呢。
早在糜暘尚在陽平關時,他就曾當眾囑咐過街亭一地對隴右戰場的重要性。
不止一次囑咐過。
作為當今天下間的第一名將,連他都要重視的地方,又有哪人會不重視呢?
況且從地圖上來看,街亭一地的確對當下的隴右戰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從地勢上來說,街亭大致位於天水郡與安定的交界處,那是關中進入隴右的一個重要樞紐。
當然若僅僅如此,還不至於讓諸位漢臣躍躍欲試。
街亭就算地理位置再重要,可若三郡時局安穩的話,位於天水郡與安定郡交界處的街亭,是不需要派大將鎮守的。
因為魏軍不可能冒著糧道有危險的情況下,穿越大半個安定郡前來爭奪街亭。
但當下的三郡時局實際上並不安穩。
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之所以會投降,主要原因在於三郡的太守及重要長吏在聽聞漢軍到來的訊息後,直接逃離了治所不知所蹤。
這樣一來,三郡中的各縣就陷入了無所適從的狀態中。
於是三郡中大部分縣城的長老,為了保境安民只能主動派出代表前來尋找劉備,表達願意臣服之意。
但只是一部分縣城而已,三郡內還是有一部分縣城是不願投降漢軍的。
例如漢軍中有一小將姜維,不久前曾想去冀縣接回老母,但他剛到城下,卻被城上的魏軍亂箭射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