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諸葛亮之所以會下令數萬漢軍出劍閣,在魏軍的大營數里外紮營,主要有著兩方面目的。
一方面目的在於迷惑曹洪。
看到己方大軍浩浩蕩蕩做出一副要強攻的態勢後,曹洪接下來的精力都會集中在如何防備己方大軍的猛攻上,這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將漢軍的真實目的隱瞞起來。
明出劍閣,暗度定軍,這便是諸葛亮的戰術。
除去迷惑曹洪的目的之外,諸葛亮也並不想漢軍的真實行蹤提前暴露。
曹洪是老將,哪怕他現在的任務是以守為主,但最基本的派斥候探查敵情一事他還是會做的。
而數萬漢軍從劍閣外出發,跨越百里群山前往定軍山,一般情況下這是瞞不住曹洪的斥候的。
唯有將“數萬漢軍”的軍營就建在離魏軍大營的不遠處,這才能阻止魏軍斥候的探查。
劍閣外的山道狹窄,當“數萬漢軍”如魏軍一般聯營紮寨後,魏軍的斥候也沒空間可以探查到漢軍大營後方的情報。
況且“數萬漢軍”就在眼前,曹洪更加沒有必要讓斥候翻越山林,繞到漢軍大營背後繼續探查敵情。
由於諸葛亮的統籌及準備充分,可供數萬大軍居住的營壘不久後就修建完畢,這也代表著奇襲定軍山一事,正式提上日程。
漢章武四年六月十日,今日天朗氣清,方士言,宜遠征。
這一日在魏軍斥候探查不到的漢軍大營後方,劍閣關口之外,正早就排列著一隊隊軍容整肅的精兵。
那一隊隊精兵身穿精甲,頭戴紅纓兜鍪,在日光的照耀下顯得精神抖擻,士氣高昂。
從劍閣關牆往下粗略觀之,一隊隊精兵的數量合起來足在上萬之眾。
這上萬精兵不是今年招募的新兵。
這上萬精兵中有著護主心切驍勇善戰的四千梁州兵,有著剛剛取得大勝並得到充分養精蓄銳的六千益州兵。
在平定南中大戰時,這兩支來自不同地方的精兵,便在諸葛亮的統帥下翻越南中的千里崇山峻嶺,討伐著一切膽敢反叛大漢的亂臣賊子。
論相互之間的契合,這兩支精兵早就趨於完美。
論對山林的熟悉,這兩支精兵也已經是當世翹楚。
最重要的是,這兩支精兵是大漢身經百戰的野戰軍,他們之中每一位兵士,對大漢的忠誠都不比高站在關牆上的那些達官貴人低。
這代表著只要大漢有需要,那他們就會有不懼死難的信念,儘自身最大的努力來為大漢拋頭顱灑熱血。
當這樣的兩支精兵集合在一起後,他們即將要進行的任務勢必是最艱難的,但同樣的,當下大漢中同樣也唯有他們,才有可能完成那最艱難的任務。
對於這一點,諸葛亮心中充滿了自信。
站在關牆下的諸葛亮,俯視著下方眼神堅定的萬餘精兵,最後他的目光停在了萬餘精兵最前方的那道身影上——漢左中郎將鄧艾。
諸葛亮是不打算親自領軍前往定軍山的。
這倒不是他畏於路途中的艱辛困苦,只是要想成功翻越百里群山到達定軍山,單單靠這萬餘精兵肯定不行。
後續的糧草水源供應,後續的其餘大軍開拔,每一件都是繁重到難以想象的事務。
且這種種事務,都極為重要。
若這些事務一旦出了差錯,莫說梁州最後的希望將失去,就是這先期進入群山中的萬餘精兵,也很可能會面臨著崩潰的境地。
故而他必須留在劍閣中,親自為大漢,為糜暘,把關著這些事務。
除去這個原因之外,諸葛亮還考慮到前線指揮權的問題。
雖說糜暘目前是行大將軍,但他終究還未真正開府治事,在軍隊的指揮權上,行大將軍與丞相之間,很難說誰該聽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