糜暘送信給姜維的目的,那自然是不單純的。

況且為了不讓姜維起疑,他的信箋並沒有採用偷偷摸摸的方式送至姜維手中。

在這種情況下,郭淮身為一軍主將,得知這件事並不難。

敵軍之主帥突然寫信送給自己軍中的一員小將,這件事無論怎麼看都有著蹊蹺。

可郭淮在得知這件事後,並沒有聲張。

當下曹魏與季漢雖為敵對方,但雙方的臣子互通書信的多的是。

例如當今曹魏重臣華歆、王朗等人,就經常寫信給諸葛亮,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,而諸葛亮也一一給予華歆、王朗等人回信了。

別說臣子之間了,就是有著文青病的曹丕,也時而會寫信到江東,向江東的大名士張昭討要墨寶。

在這種社會氛圍之下,同樣出身於世家的郭淮,當然沒有理由以此定罪姜維。

可郭淮心中還是難免對糜暘的行為有著疑慮。

劉備與劉封的往事他不是不知道,季漢中人有時候充滿感性的行為,他也是早有耳聞,但郭淮更是知道之前在姜維身上發生的一件事。

姜維之前能從馬超手下逃脫,完全就是馬超手下留情的緣故。

那時候得知這件事的郭淮還未多想,覺得馬超可能是愛才心切,而單單憑藉這件事就懷疑姜維有異心,那也太過武斷了。

但是再加上今日他聽聞的事呢?

或者再加上楊阜之前異常的行為呢?

楊阜向來以敢直諫言著稱,可這種性格的他卻反常的沒有勸阻住曹洪前往陽平關的舉動。

而且他還好巧不巧地將此事寫信告知曹真,從而使曹真被糜暘所算,魏軍損失慘重。

這三件事單單拿出哪一件,都不會引起郭淮的疑竇。

可當這三件事在近期相繼發生後,一個不願相信,卻又自然而然產生的猜測,漸漸浮現在郭淮的心中。

世上會有如此巧的事嗎?

相信世上會有如此巧合的事,難道不是更大的愚蠢嗎?

郭淮的心中百轉千回,可由於手中沒有確切的證據,他現在還處於有些懷疑的階段。

郭淮從軍多年,性格頗為直率,他不願自己一個人在大帳中苦思冥想,在思慮過後郭淮來到了姜維的大帳之中。

當郭淮到來時,姜維剛剛寫完給糜暘的回信。

見郭淮突然到來,一向聰慧的姜維好似發現了一些異常之處,他連忙起身對郭淮參拜。

而郭淮在進入帳內後,就一直將目光聚焦在姜維書案上的那封信上。

姜維在見到郭淮的目光之後,一下子就明白了郭淮突然到來是為了何事。

心懷坦蕩的姜維自然不怕接受郭淮目光的審視。

甚至為了證明自己,姜維還主動將書案上的書信拾起,交到郭淮的手中任他審閱。

郭淮看見姜維如此懂事,他滿意的點點頭,然後他便當即展開書信看了起來。

姜維交到郭淮手中的書信有兩封,一封是糜暘的來信,另一封是他給糜暘的回信。

當郭淮認真看完兩封信中的內容之後,他發現內容並無異常之處。

兩封信中都未曾絲毫提及軍事,是很正常的名士交往問候的書信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