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不忿的情緒之後,吳懿心中便開始快速權衡起利弊。
其實從個人過往來說,吳懿並非是如關羽、張飛那般的純臣。
背叛這種事,吳懿並不是第一次做了,否則當年劉備又豈會那麼容易打到成都城下。
這也是在有曹仁的例子之前的情況下,曹洪還會寫這封信給吳懿的最大原因。
吳懿有著當世子弟的顯著風格——識時務。
吳懿的這種風格從當初與糜暘的爭鬥中,便可清晰的體現出來。
可吳懿是喜歡識時務不錯,不代表他連基本的分析利害都不會。
曹洪還以為梁州是如曹魏那般,一軍主將執掌全部大權的軍隊格局嗎?
在糜暘的軍制改革之下,他已經從制度方面,基本上杜絕了有以下克上情況的發生。
在這種情況下,吳懿縱是想投降獻關,也是沒辦法的。
更何況別看曹洪信中說得梁州面臨多危險的局勢,可吳懿卻知道,當下的梁州局勢是危急,但尚未到傾覆的時候。
局勢尚未完全明朗,就斷然拋棄已經在大漢中獲得的榮耀地位,這種事吳懿幹不出來。
在快速的在心中權衡利弊之後,吳懿的心中已經做出決斷。
可隨後吳懿開口說出的話,卻讓任祥感到頗為滿意。
“使者遠道而來,不如先下去歇息。
曹驃騎口中說的會戰一事,吾會多加思量。”
吳懿是老謀深算的人,剛才他在看曹洪來信的過程中,儘管心情起伏巨大,但他的臉色表現的卻很正常。
再加上曹洪信的內容,當下只有吳懿與任祥二人知道。
在座的人之中不能說對那封信沒有好奇,但在不確切知道信箋內容的情況下,還遠遠談不上對吳懿產生懷疑。
畢竟吳懿口中已經說出了曹洪的來信是在向他“宣戰”,兩軍對陣,一軍主將派使者向另一軍使者寫信宣戰,也是很尋常的事。
而任祥在聽到吳懿的話後,則自然會感到高興。
因為知道一切內情的他,從吳懿的口中聽出了考慮的意味。
若非有意,又何必在諸將面前,遮掩這封來信的真實內容。
若非有意,又何必口中尊稱曹洪為曹驃騎?
要知道目前在漢魏雙方之間,由於天然敵對的關係,兩方的大臣在明面上都不承認對方的正統性的。
高興之餘的任祥,當然對吳懿的安排沒有抗拒。
等任祥離開大帳中後,吳懿便解散了這次議會。
諸將離開之際,吳懿單單留下了從弟吳班。
等大帳內只剩下吳懿與吳班之後,吳懿便將手中的曹洪來信交給吳班觀看。
吳班本來還以為這封信的內容,是如他兄長所說的一般,是一封宣戰來信。
可是當他看完信中的內容之後,他的臉上立即浮現恐慌之色。
下意識的吳班就勸吳懿道:“兄長不要曹洪狗賊所蠱惑!”
“獻關投誠之事,萬萬不可!”
吳班雖然在當初不滿糜暘的做法,認為糜暘太過霸道。
但這說到底,吳班當初對糜暘的不滿,更多的是因為不願意吳氏一族在梁州的權柄被削,吳班對大漢,對劉備並無不滿。
況且後來糜暘在徹底掌權後,也並未對吳氏一族趕盡殺絕,反而是時有重用,在過去的時日中,吳班也逐漸認識到糜暘手段之厲害。
所以說若說吳班對糜暘有不滿是真的,但他心中並沒有背叛糜暘的念頭。
見吳班看到這封信後的內容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,吳懿心中的不忿情緒再次湧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