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郭淮聽到楊阜提出的條件之後,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答應楊阜口中的請求。

哪怕楊阜還未具體說出他的請求是什麼。

郭淮之所以會有這番反應,實在是楊阜的條件對他的誘惑力太大了。

漢中連線關中的道路崎嶇難行,在這種情況下十萬大軍是不可能合兵一路進攻漢中的。

當年曹操率十萬大軍進攻漢中時,採取的也是多路並進的策略。

既然有這優秀的先例在,那麼曹真作為曹操一手培養出來的軍事上的接班人,他不可能會不分兵進攻漢中。

一旦分兵,那麼除去曹真這一路親率的魏軍主力之外,其他幾路的主將人選就至關重要。

而對於那些被選中的別軍主將來說,這也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最佳機會。

就拿當今曹魏宗室軍事上兩大巨頭之一的曹休來說,建安二十三年前,曹休雖為曹操看重的宗室二代,但他的名聲並不顯著。

可自那一年之後,曹休的職位卻如火箭般的升遷,及至今日,曹休已經是曹魏的揚州都督,負責著守衛曹魏東面防線的重任。

而如此大的變化,不單單是因為曹休有著宗室的身份,否則曹魏宗室那麼多,為何是他能到達如今的高位。

造成這種強烈變化的關鍵在於在建安二十三年,曹休作為曹操南征漢中時委派的別軍主將,在下辨擊敗了張飛與馬超兩位名將。

這給曹休帶來了巨大的聲望,這種聲望便轉化為曹休一步登天的政治資本。

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,有著曹休這樣的榜樣在,現在曹魏哪位心有大志的將領不想獲得擔任別軍主將的機會?

郭淮的出身,郭淮的才幹,註定了他也是一位心懷大志的人。

雖然曹真之前就有承諾,會讓他負責率軍攻打武都郡,可率軍攻打與直接成為一路別軍主將,這是不可比擬的。

所以在聽到楊阜提出的條件之後,郭淮很自然的動心了。

郭淮正色對楊阜言道:“義山若有困擾可盡言,淮能辦到的一定為義不容辭。”

楊阜見郭淮問都不問就答應了,他臉上的笑意變得更深了些。

當然楊阜也不會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,否則他今日就不是來交好郭淮,而是來交惡的了。

楊阜對著郭淮說道:“我有一故舊之子名姜維,在涼州儼有聲名被譽為“幼麟”。

他雖有才幹,卻困於年歲尚輕未建立功勳,一直得不到大將軍的重用。

我想的是等伯濟來日出徵之際,能將此子帶在身邊調教,如此我也能無愧於往日故友所託。”

當楊阜將自己的請求說出來後,郭淮不由得笑了出來。

原來是這樣的事。

雖然楊阜口中說的是讓郭淮好好調教姜維,但結合楊阜的前半句話郭淮不難猜出楊阜的真正意圖——他是想讓自己將姜維帶在身邊,為姜維積攢履歷戰功。

對於郭淮這樣的世家子弟來說,與同等身份的人進行私下政治交易,或者互相提攜彼此的故舊,乃是一件很平常的事。

而這件事以他當今的權勢來說並不難做到。

既然簡單且對自身有利,那麼郭淮完全沒有理由拒絕楊阜的請求。

郭淮對楊阜應允道:“義山放心,既是涼州英才,那自然應該受到大力提攜。”

郭淮的回答讓楊阜知道了,郭淮已經明白他的意思,這讓楊阜放下心來。

楊阜今日之所以會特意求請郭淮為姜維謀利,除去姜維與他的關係不淺之外,還因為他知道南征之策的提出者,實際上是姜維。

近來南征之策為楊阜帶來了不小的聲望,世家之間講究投桃報李細水長流,所以楊阜便想著為姜維謀得一個大大的前程。

可能在郭淮看來,他的要求與他提出的條件並不對等,可楊阜自己卻知道,曹真早就有打算讓郭淮擔任別軍主將。

否則他又如何如此焦急等著郭淮的到來。

在楊阜心中,他只是提前拿出一個本該屬於郭淮的東西,來換取郭淮對他的幫助而已。

反正不管怎麼說,這場交易這時在兩人看來都是一次互惠互利的交易,至於將來他們二人還會不會這麼想,那就又另當別論了。

在談好這樁交易之後,楊阜與郭淮皆有默契的齊齊閉目養神起來。

接下來便是曹真討論分兵具體方略的時候,在這種重要的議會上,兩人一會損耗的心神肯定都不會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