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九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“項王軍壁垓下,兵少食盡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,項王乃大驚,曰:‘漢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。’”
這句話摘選於《史記》,講的是當年韓信為擊敗項羽而設下的一個計謀。
後人根據這個計謀總結出四面楚歌的成語。
士徽雖出身名門,但《史記》在兩漢之際乃是不受官方承認的書籍,再加上當世知識的封閉性,故而士徽手中有的只是《史記》殘篇而已。
很顯然士徽並沒聽過在後世大名鼎鼎的四面楚歌這個計謀。
可在虞翻念出《史記》中關於四面楚歌的原文之後,士徽很快就明白了這是一個怎樣的計謀。
凡戰者,攻心為上,這幾乎是每個領兵將領都懂的道理。
不過要想做到攻心,卻不是那麼容易的。
而四面楚歌便是一個極為優秀的攻心戰例。
在對士徽唸完一部分原文之後,虞翻便接著將他的想法說給了士徽聽。
“從將軍獲得的信件可知,早在將軍的大軍逼近夜郎之時,鄧艾就已經得知這個訊息。
按常理判斷,鄧艾的大軍為客軍,對地勢不明,再加上漢軍人數遠遠少於我方,故而在得知將軍大軍到來後,鄧艾應該採取退兵的策略才是。
可是鄧艾並沒有如此做,鄧艾乃糜暘愛將,縱使他的能耐不及糜暘十分之一,但這麼簡單的判斷他沒道理做不出來。
鄧艾並非昏聵之人,那麼他不率領漢軍及時撤退一定有著深層的原因。
從之前將軍收集到的情報可知,鄧艾之所以會在明知不利的情況下,還採取固營堅守的策略,只有一個可能。
那便是之前感染瘴氣的漢軍尚未痊癒,甚至感染的人數相比於之前更多。
唯有這個原因,才會讓鄧艾不敢貿然拔營撤退。”
虞翻的這層分析讓士徽不由自主地點點頭。
不過讓士徽不理解的是,這與虞翻所介紹的四面楚歌又有什麼關係呢?
見士徽臉上有不解的神色,虞翻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,接著對士徽解釋道:
“項王何等英雄?縱使是他也不能制止麾下大軍在兵少食盡的境況下軍心動搖,何況鄧艾?”
“現在我雖然不知道漢軍的糧草還能堅持多久,可我卻知道鄧艾正憂心於漢軍染瘴之事。
大軍有疾,這有時比軍中缺糧更能動搖軍心。”
“所以漢軍今日面臨之局勢,與當年的項軍何其相似?
既然漢軍軍心有所不穩,我軍便當好好利用這一點。
當年淮陰侯用楚歌之所以能進一步瓦解項軍的戰意,原因就在於人皆思鄉之輩。
鄧艾所部皆是梁州的精銳,故而我軍當今也可仿照當年淮陰侯故事,以人之思鄉常情,擊潰梁軍之鬥志。”
當虞翻一層層的說出他心中的想法後,士徽的臉色變得潮紅起來。
他急不可耐地接著問虞翻道:“虞君既有妙策,可速速言來。”
虞翻心中有些鄙視士徽的急切,但為了保命,虞翻並未讓士徽等待太久。
“當年淮陰侯用楚人鄉歌做到這一點,今日我軍亦可用一則訊息做到。”
“這則訊息便是提前將魏軍即將大舉進攻梁州的訊息散播出去。”
“梁州是這五千梁州軍的身家命脈所在,身家命脈有難,又豈能不讓那數千梁州軍軍心大亂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