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七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。天下壤壤,皆為利往。
這句在後世廣為流傳的話出自於《史記》,在後世更是被許多人奉為真理。
而能影響一個人的利益歸屬的是什麼呢?
那便是立場。
黃巾之亂數十年以來,天下紛爭不斷,爭的也便是立場二字。
於士徽的立場來說,他當下不可能會退兵。
於朱褒的立場來說,士徽表達出的堅決抗擊漢軍的態度,讓他喜上眉梢。
可是於虞翻的立場,或者於孫權的立場來說,士徽的決定無疑是觸及到了江東一方的利益。
虞翻作為新近被孫權寵信的大臣,也作為江東士族的領袖之一,他都不能坐視士徽在他面前侵害江東的利益。
於是在宴會散場之後,虞翻帶著孫桓一同找到了士徽。
士徽見虞翻一臉沉重的來到他身前,他便知道虞翻來的目的是什麼。
所以還未等虞翻開口,他便率先對著虞翻與孫桓說道:“我意已決,還望二君為至尊大業計,莫要掣肘於我。”
聽到士徽話語中拿孫權的大業為藉口,虞翻心中不斷浮現冷笑。
為的是你士家的大業吧。
作為一個有見識計程車人,虞翻當然知道交州士氏目前名義上是臣服於孫權,甚至於對孫權派去的交州刺史也一直禮敬有加,但這都是表面功夫。
交州的軍政大權實際上還是掌握在以士燮為首計程車氏一族手中。
士氏與孫氏,名為君臣,實為盟友。
在明白這點的情況下,虞翻當然不信士徽這張嘴。
“既然是為至尊大業計,今形勢有變,將軍當上報至尊,等待至尊的下一步指令才是。”
既然士徽以孫權為大帽子扣向虞翻,那麼善辯的虞翻自然也能以孫權為名義,來讓士徽失去出兵的理由。
虞翻言語上的還擊當然是切中要害了,可虞翻卻忘記了一點,那便是言語再如何犀利,也抵不過人家手中有兵。
士徽見虞翻已然將話說到這一步,他也不想再說一些場面話。
他看向虞翻的眼神冷了下來,隨後他便大喝一聲:“來人!”
在士徽的大喝之下,很快就有幾名士卒從大帳外跑了進來。
虞翻看到士徽近乎圖窮匕見的一幕,他的臉上浮現驚色。
他沒想到士徽膽子會如此大。
就是剛剛在一旁坐視事態發展的孫桓在看到這一幕後,他也嚇得不禁將手按在腰間的刀刃上。
他也知道士燮與孫權實際上是平等的關係,可以往士燮表面上對孫權頗為恭敬,他沒想到身為士燮兒子計程車徽,竟然會在他面前有不臣之態。
虞翻與孫桓的反應落在士徽的眼中,引得他眼中浮現過一些倨傲之色。
夜郎自大,講的不僅僅是南中,對於從小生活在交州從未見過外界天地計程車徽來說也是如此。
孫權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江東之主,對他的威懾力根本就不大。
士徽從小到大怕的只有他的父親士燮,可在來之前,士燮是讓他放手去做的。
有著士燮這番承諾計程車徽,又會懼怕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