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優如此桀驁不馴的話,成功讓帳內諸人心中的怒氣愈發升騰。

性情急躁的楊儀反應最快,他陡然起身按劍大喝道:“不忠之人,敢嘗利劍乎!”

楊儀與馬謖一般出身世家名門,自幼受到良好的經學教育,但這不代表楊儀是個文弱書生。

在宋以前,漢族的文人那也是能上陣殺敵的存在。

當楊儀做出按劍厲喝的舉動後,帳內諸人也不願落後,他們紛紛將手按在了腰間的利刃上。

看帳內諸漢臣的表現,似乎下一刻孟優的人頭便會被他們親手砍下。

雖然古語有言:兩軍交戰,不斬來使。

但是這並不代表使者可以有所憑恃就無所忌憚。

孟優公然指出天下間政出三方,並對這三方皆以朝廷稱呼,這無疑是對漢朝權威的蔑視,這樣的羞辱怎麼讓忠於大漢的等人能夠忍受。

而面對著數十道意欲生吞他的目光,孟優依然是一副傲慢不屑的模樣。

見孟優還是如此作態,楊儀終於按捺不住,他徑直站起身來朝著孟優走去,同時他握住劍柄的手正越來越緊。

可還未等楊儀走出幾步,一聲威嚴的聲音便讓楊儀停下腳步。

這聲聲音正是坐在上首的諸葛亮發出的。

“退下。”

雖然臉上有著強烈的不甘之色,但楊儀並不敢違背諸葛亮的命令,他只能滿臉氣憤的回到座上重新坐下。

諸葛亮只是簡簡單單說了兩個字,但就是這簡單的兩個字,讓正在氣頭上的楊儀成功冷靜下來。

不說諸葛亮現在是代天子征伐,口中的每道命令皆可視作聖旨。

就說以諸葛亮過往的功績,他在大漢的威望也堪堪僅在劉備之下而已。

諸葛亮的兩個字不僅讓楊儀退卻,也讓帳內的諸人都暫時冷靜下來。

而當孟優看到帳內諸人的這副表現後,他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愈發濃厚。

孟優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成功被敏銳的諸葛亮捕捉到,這讓諸葛亮的目光變冷了不少。

可諸葛亮不是楊儀,他是南征的主帥,很多時候他考慮事情需要從大局出發。

在阻退楊儀之後,諸葛亮看向孟優,他口中澹澹地問道:

“你既然身為使者,當不是專門為了來吾大帳中說這些的吧。”

見是諸葛亮開口,孟優的眼神中多了些慎重。

正如諸葛亮所說,孟獲能派他前來擔當使者,當然是有著一件大事需要告知諸葛亮。

孟優受到孟獲的影響,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不怎麼看重。

但他從剛才楊儀及帳內諸人的表現可以看出,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威望有多高。

再想到孟獲所交待的事,孟優的心中有了一些底。

若諸葛亮能答應他此番前來的目的,那麼許多事就簡單許多了。

於是孟優對著諸葛亮言道:“你領兵侵犯我族疆界,我家大王在得知這件事後頗為生氣。

他本想親率大軍直接攻打僰道縣,但我家大王念及大戰一開兩軍必死傷無數,他心中有所不忍。

士卒何罪?

故我家大王的意思是,不如我們雙方各派數員戰將決一勝負,以此觀彼此之能,不知你意下如何?”

當孟優將他前來的目的一五一十說出來後,帳內諸人皆明白了孟獲的用心。

孟獲這是想鬥將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