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八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漢章武二年十月底,益州郡豪族雍闓弒殺太守正昂於滇池,並以“清君側”的名義起兵佔據益州郡作亂。
本郡豪帥孟獲亦糾集部眾,加入雍闓的叛亂行動之中。
而就在下一月,更大規模的叛亂行動在益州南中一地上演著。
漢章武二年十一月,牂柯郡太守朱褒下令封閉郡內的一切交通要道,並大肆捕殺境內忠於大漢的屬吏。
同月,越嶲郡叟王高定率部眾襲擊郡府,殺死郡將焦璜,並捕獲太守張裔,用實際行動響應著雍闓的叛亂。
及至章武二年十一月中旬,南中四郡中有三郡明確掀起叛旗。
只有永昌郡的局勢尚不明朗,而這三郡的叛亂漸漸有聯合在一起的態勢。
在短短的一月之內,南中就有了如此大規模的叛亂態勢,乃是因為在雍闓得到諸葛亮南征的訊息後,便第一時間派出了親信聯絡南中各郡的那些叛賊。
在以往南中四郡往往被當做一個整體,便是因為南中四郡內的各地方豪族之間都有著緊密聯絡的緣故。
甚至早在劉備入主益州之初,雍闓與其他郡的地方豪強就在暗地裡達成了一種政治聯盟。
而就在這種如火如荼的叛亂態勢之下,短短一月之間整個廣袤的益州南部疆界,幾乎都脫離了大漢朝廷的控制。
當南中各郡的叛亂髮生之後,各種危急的訊息不斷從各地送往在領軍南下的諸葛亮手中。
而在收到那眾多的緊急軍情之後,剛剛領軍到達南安的諸葛亮馬上下令召集諸將議事。
南安乃是犍為郡中的一個縣,犍為郡乃是益州北部的一個郡。
在兩漢的四百年間,由於益州與荊州一般所轄地域過大,所以無論是為了方便政治管理,還是根據風土人情劃分,益州與荊州一般通常分為南北兩部。
益州北部乃是益州的富庶地域所在,而益州南部通常指的就是南中四郡。
犍為郡作為益州北部諸郡中最為靠近南中四郡的一個郡,在過往南中四郡發生時,官軍時常都會將犍為郡作為平定南中動亂的基地。
而南安是犍為郡中水陸交匯的一個縣。
故而當初南中有所不穩時,劉備便讓趙雲領軍駐紮在此。
諸葛亮在領著五千梁州軍進入犍為郡後,並又馬上南下來到了南安縣外與趙雲的大軍匯合。
可是讓諸葛亮有些沒想到的是,南中的那些亂臣賊子動作竟會這麼快。
他剛剛一到達南安縣便得知了南中三郡皆起兵反叛的事。
按時間推算的話,這就說明在他領軍離開成都沒有多久之後,南中的叛賊就得到了他領軍南下的確切訊息。
否則不足以解釋,南中為何會如此湊巧的三郡皆叛。
想到此諸葛亮心中就浮現幾絲冷意——看來他在成都的清理活動還不夠徹底。
可現在不是考慮這點的時候,面對著南中全境幾乎全部反叛的現實,身為大漢南征主帥的諸葛亮,必須儘快拿出一個應對策略。
否則若不遏制南中四郡的叛亂態勢,想來不用多久,南中四郡的叛亂就會波及到益州北部諸郡。
這一點是諸葛亮最不想看到的。
在諸葛亮的召集之下,目前聚集在南安的所有文臣武將都來到諸葛亮的主帳中。
而在眾人到齊之後,諸葛亮便令隨軍的馬謖,當著眾人的面將他所收到的軍情給唸了出來。
在主帳內的一眾文臣武將中,有些人提前收到了一些訊息。
但大部分人乃是跟隨諸葛亮剛剛南下,故而他們在剛聽完馬謖唸完的軍情之後,幾乎在場所有人的臉上都流露出嚴峻的神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