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糜竺是逆光而來,在光線的影響下,所以一開始大殿中的許多大臣並不知道來的大臣是何人。

只是隨著糜竺身影的顯現,殿門外的禮官大聲報出了糜竺的身份。

“衛尉奉詔拜見陛下。”

當這聲響亮的贊拜聲在大殿內迴盪之時,大殿中的所有大臣,一瞬間都知道是誰到來了。

在漢代直呼一個人的名字,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。

只是由於漢代君臣界限明顯,所以每當大臣拜見君主時,禮官往往會喊出他的官職與名字來宣示他的身份。

但凡事皆有例外,有一類大臣會被君主賜予“贊拜不名”的特殊榮譽,以此來彰顯他在君王心中的特殊地位。

而在目前的大漢之中,唯有一位大臣有著這樣的殊榮。

這人不是糜竺還能是誰。

而在意識到是糜竺到來後,大殿中支援糜暘的一派大臣皆臉露喜意。

相反的今日意欲攻擊糜暘的那眾多大臣,臉上都流露了沉重的神色。

朝野上下盛傳糜竺已經病重難愈。

他今日怎麼還能來參加大朝會!

至於那些本來保持中立的大臣,在意識到糜竺到來後,臉上都流露出一副看好戲的神色。

單單論手中的權力,劉巴或許不低於糜竺。

但要是論在大漢的超然地位,劉巴與糜竺有可比性嗎?

或者說在場的大臣,有哪一位大臣可以超過糜竺的?

糜竺在贊拜聲迴盪在大殿內的時候,正好整個人邁入了大殿之中。

糜竺在進入大殿中後,儘管他的臉色看起來十分蒼白,但是他的腳步卻顯得並不虛浮乏力。

糜竺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朝著劉巴走去。

在往日他的神態是謙遜的,這是他為人處世的一種信條。

但是在今日,糜竺的臉色卻充滿著肅穆的神色。

他本來就姿貌壯偉,如今再配上他的這層神色,顯得今日的他整個人氣勢十足。

這樣的糜竺莫說大殿中的任何一位大臣都未見過,就是與糜竺朝夕相處十數年的劉備也未曾見過。

當劉巴見糜竺身帶氣勢的朝著自己逼近時,他的心中不禁浮現出一絲緊張的情緒。

糜竺現在的心情,從剛才他的那句話可以體現的很清楚。

糜竺對自己攻擊他的侄子,感到很不滿。

在行走之下,糜竺徑直越過一眾大臣來到劉備的身前,對著他一拜道:“臣來遲,還請陛下恕罪。”

糜竺今日不是故意來遲的,他本來就是強撐著病體前來參加大朝會,所以早上起來梳洗時耽誤了些時間。

或許糜竺沒有明說他來遲的原因,但是劉備又怎麼會不知道呢?

他更不會因此這種小事,去怪罪糜竺。

劉備三步並作兩步,從高階上的御座走下來到糜竺的身前,親自將他扶起,口中充滿擔憂的語氣說道:

“既身有不便,就該好好在家修養才是。

世俗凡事,怎能勞累糜君。”

說完後,劉備馬上示意殿中的侍者準備軟塌。

只是劉備的這個好意糜竺卻並沒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