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糜暘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閱兵。
閱兵是國家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。
閱兵儀式對於華夏民族來說可謂是源遠流長。
《左傳》有云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“。“
據說早在華夏的夏朝時期,就已經有類似閱兵的儀式出現。
只不過那時候它還有個更具體的稱呼:
“觀兵以威諸侯”。
中國先秦時期最著名的閱兵儀式,便是周武王的“孟津誓師。”
除去“孟津誓師”之外,還有著許多閱兵的儀式,如“踐土之盟”,“黃池耀武”等等。
雖然那數場閱兵儀式的舉辦者,規模程度都不盡相同。
但毫無疑問的是,那幾場閱兵儀式都為舉辦者帶來了極大的聲威,奠定了他們的大業。
可是儘管閱兵的儀式很早就出現過,但閱兵儀式的盛行卻是在漢代。
在西漢建朝之初,由於北方的匈奴經常作亂,所以歷代統治者都十分看重軍事。
在這種情況之下,能夠宣揚兵威,提振士氣的閱兵活動便經常舉行。
西漢滅亡之後,雖然漢世祖劉秀不希望地方武裝力量太過強大,但他也並沒有貿然廢除這種儀式。
及至現在的這個時期,由於處在兵事不斷的亂世之中,閱兵的活動更是被三家的統治者都十分看重。
劉備、曹操、孫權三位當世霸主,都曾親自指揮過閱兵儀式。
閱兵儀式舉辦的原因無非三種:誓師,稱霸,示威。
以梁州的具體情況來說,糜暘突然想舉辦閱兵儀式,肯定是懷抱著最後一種目的——示威。
梁州是大漢的北疆,而糜暘想示威肯定是示威給關中的曹魏將領看的。
正因為猜出糜暘的這種意圖,所以當半個月前糜暘在一次議會上透露出這個想法後,他的想法得到了一眾州臣的大力支援。
不管他們背地裡是怎麼看待糜暘的,但現在他們都是梁州之臣。
對他們來說,能夠透過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,展示己方國度的煊赫兵威,震懾北方的強敵。
這樣一件振奮人心的事,他們沒有道理會拒絕。
在一眾大臣都大力支援的情況下,閱兵儀式的前期準備活動進行的很順利。
章武二年八月十五這一日,正是梁州閱兵典禮舉行的日子。
而這一日不但是閱兵典禮舉行的日子,今日還是華夏民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。
中秋節的起源眾所紛紜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中秋節在漢代就已經成為漢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。
只不過在漢代時,中秋節的日期還未統一確定,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在不同時日的中秋節。
當然來自於後世的糜暘,在成為梁州牧後不久,就特地下令在梁州確定了中秋節的具體時期。
不管其他地方是八月十六還是八月十四,以後在梁州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。
而由於中秋節的時日與農業收穫的季節息息相關,所在當中秋節到來時,人們的心情也會變得十分美好。
今日一大早,糜暘便在關嫣的服侍下起身梳洗。
由於今日對糜暘是很重要的一日,所以糜暘在關嫣的服侍下,換上了只有在盛大典禮時才會穿的禮服冠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