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南中雖然是屬於益州的一部分,但是出於各種錯綜複雜的原因,儘管大漢在南中設有四郡。
但是真正執掌那四郡軍政的並非是朝廷派去的的官員,而是當地勢力強大的異族豪族。
當然以目前大漢的國力,單單一個異族豪族的力量並不可怕。
但若是整個南中四郡的地方勢力都聯合起來共同反叛,也可拉扯起戰兵上萬。
這種數量的戰兵,對於兵力空虛的益州腹地來說,是很有威脅的。
這便是劉備想先下手為強的原因。
只是諸葛亮在聽完劉備的話後,沉思一番後便勸諫劉備道:“臣以為現在不是大舉南征的時機。”
聽到諸葛亮出言勸阻他南征的意圖,劉備有些意外。
他不覺得他能看出來的問題,一向長於戰略的諸葛亮會看不來。
所以劉備問諸葛亮道:“卿有何見解?”
諸葛亮對著劉備一拜後言道:“陛下以為南中蠻族為何想反卻不敢反?哪怕是在外敵已然勾連彼等的情況下。”
南中之所以時常有叛亂髮生,除去當地有著錯綜複雜的內因之外,還因為大漢的敵人時常會派人勾連南中的野心之輩。
這種情況劉備當然知道。
他甚至還知道諸葛亮所言的外敵中,還包括江東的孫權。
聽完諸葛亮的反問後,劉備不假思索的答道:“自然是因為近年以來,我軍武威煊赫,遂使南中逆民不敢妄動。”
諸葛亮在劉備回答完後,略微點點頭。
接著他又對劉備言道:“因我軍連戰連捷,遂使得南蠻日趨安分。
當然諸南蠻不臣之心久已有之,如陛下所言的那般,他們遲早會反叛。”
“但以當今局勢而言,南蠻短時間不會有所妄動,明面上他們依然會順服陛下。
凡戰者講究師出必有名,南中諸蠻尚未有明確反跡,陛下若突舉大兵伐之,於這一點並不相符。
大漢乃天下正統,況今天下三分,局勢紛擾,這一點就更當更為注意。”
見諸葛亮以出師無名為理由阻止自己討伐南中,劉備不置可否。
諸葛亮說的沒錯,師出無名不說其他,就單單對己身計程車氣也會有影響。
只是劉備知道諸葛亮乃是個經世致用的大才,他不會單單以這一點反駁自己。
沒有出劉備的意料,諸葛亮接下來就對劉備繼續勸諫道:
“況南中雖號稱異族聚集地,然境內依然有不少益州豪族盤踞。
那眾多益州豪族在當地紮根數百年,無論是在南中,還是在蜀郡都有著非凡的影響力。
若陛下無名義而驟起大兵,會讓好不容易安穩的益州再次動盪。”
見諸葛亮提到這點,劉備的臉色開始變得肅穆起來。
劉備知道諸葛亮是在提醒他什麼。
為何南中一地的動亂能持續數百年而一直未曾停歇呢?
甚至在東漢國力昌盛時也是如此。
那是因為南中一地的動亂,他的半獨立性乃是益州全體士族所默許的。
南中的特殊地理優勢,讓他成為了益州士族的一條退路。
一旦益州士族在益州的中心犯有罪行,他們就可以利用在當地的影響力,從蜀郡逃入南中避難。
儘管這會讓他們的族望受到嚴重的打擊,但至少保證了家族的存續。
而大漢又一直有戴罪立功、存亡斷續的傳統。
只要他們能保證族人的生命,他們的族人中有人後來能立下功勞,或者說透過養望成為益州的名士,那他們的家族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