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位淵渟嶽峙的男子,便是時任軍師將軍,署理大司馬府事的諸葛亮。

當年劉備在初步平定荊南四郡後,首創軍師中郎將一職由諸葛亮擔任。

軍師,本義便是參議軍事。

所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,其實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是作為軍事謀臣的。

畢竟那時候劉備地盤只有新野,根本就沒有繁雜的政務可以處理,以劉備自己的才能,就足以處理新野的政務。

建安十三年八月,劉表病逝,其二子劉琮繼承他荊州牧的位子。

那年曹操剛剛統一北方,為了一統天下,在得知劉表身死的訊息後,他便親自率20萬大軍南下荊楚。

劉琮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,遣使向曹操投降。

那時諸葛亮勸說劉備,出其不意攻打劉琮,可趁機佔領荊州,但諸葛亮的這個建議因為劉備不忍而沒得到實施。

同年,諸葛亮為了抵抗曹操的大軍,毛遂自薦親自到柴桑遊說孫權與劉備結盟,共同抵抗曹操。

遊說的過程中,諸葛亮巧妙的把握住孫權的心理,從政治、軍事,人心三個方面成功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,一起出兵抵抗曹操。

在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回到北方後,是諸葛亮率先建議劉備以部分江夏郡與周瑜置換部分南郡,以方便劉備征討荊南四郡。

劉備能拿下荊南四郡,諸葛亮在居功至偉。

劉備感念諸葛亮的功德,便首創軍師中郎將一職讓諸葛亮擔任,並同時讓他督令零陵、桂陽、長沙三郡,負責調整賦稅,充實軍資。

從那年開始,諸葛亮逐漸成為了劉備勢力中事實上的「丞相。」

在劉備攻下益州之後,諸葛亮被劉備任命為軍師將軍,署理左將軍府事。

在漢末,各地諸侯因為礙於名義問題,不能直接建立一個新的中樞朝廷,來統率勢力中的各郡縣。

因此在實際的需要下,各地諸侯採取了一個則中的辦法。

那便是他們在具備開府資格之後,便會構造出一個將軍幕府的架子,以此架子來代替中央朝廷在己方勢力中的作用,統御地方各郡縣。

而署理劉備幕府的諸葛亮,也從名義上正式成為劉備勢力中的「丞相。」

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后,同時自稱為大司馬,他原來左將軍的幕府亦正式成為了大司馬幕府,同年,諸葛亮順勢署理大司馬幕府。

可以說,自從很多年前開始,諸葛亮便是劉備勢力中母庸置疑的二把手。

當年諸葛亮治理蜀地後,為了維護民生,崇尚嚴刑峻法,有怨氣的大族很多。

那時法正對諸葛亮援引漢高祖進關中後廢除秦朝苛法,約法三章的故事,希望諸葛亮能寬容治理。

但法正的建議卻被諸葛亮所否決,由此可見,在劉備的勢力中,政策的決策權,除了劉備之外,一直就掌握在諸葛亮手中。

….

哪怕在漢中王國建立後,劉備設立尚書檯,以法正為尚書令,這一點亦不曾改變。

因為今日是漢中王劉備遠征得勝歸來的日子,所以諸葛亮今日特地讓群臣穿著官服迎接以示鄭重。

今漢世祖再創大漢後,將漢的五德之屬改為火德,因此近兩百年以來,大漢高階官員的官服皆為紅色。

身長八尺的諸葛亮頭戴高山冠,內著青色錦衣,外穿一件深紅朝服。

在他腰間佩掛著一條紫綬,紫綬一端系在他腰間的組帶上,另一端蓋住裝著金印的鞶囊。

紫綬垂腰而下,迎風微微擺動,無形中顯示著諸葛亮的地位。

本來儀表出眾的諸葛亮在這副裝扮下,更

顯得氣度不凡。

就在諸葛亮閉目養神站在道邊,等著劉備王駕出現的時候,他身後的許慈上前一步,來到他身邊對其言道:「孔明,周群今日未來。」

許慈,字仁篤,南陽人士。

許慈年輕時師從劉熙,精通鄭玄經學,多年鑽研《周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論語》等。

建安年間,許慈與許靖等一道來到蜀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