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溫能夠在江東享有偌大名聲,並且能得到張昭的青睞,那自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。

他對劉備的回答,除去體現他的機智善辯之外,還暗暗闡述著一個道理。

那便是既然孫權是聰明、仁智、忠誠之臣,那麼他的太尉自然是不能隨便撤換的。

而若是不撤換孫權的太尉之職,那麼劉備話語中的機鋒亦在無形之間被張溫所化解。

只是劉備乃是白手起家的帝王,他是不可能會被張溫這番話所擾亂節奏的。

在大笑完後,劉備看向張溫的眼神已然不那麼溫和。

劉備將自己的身體仰靠在御座上,然後他看著張溫一字一句問道:

“吳可徵否?”

當劉備的這四個字說出來後,在座的一眾漢臣臉上都流出自豪感。

反觀張溫等一眾江東使者,乃至於在座的孫登、諸葛恪等人臉上的神色齊齊一變。

既然張溫擅長暗中化解機鋒,那劉備就直接圖窮匕見。

孫權現在名義上乃是漢臣,而劉備則是漢帝。

以帝徵臣,那一定是臣不對,還需要再找什麼理由嗎?

自然是不需要的。

張溫用惶恐的眼神看向劉備。

他本來以為在他暗中化解劉備的意圖,讓劉備名義上找不到出兵的理由之後,劉備就會打消出兵江東的念頭。

這也是東漢兩百年來,肉食者們玩的並且遵守的一種政治潛規則。

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,劉備根本不像東漢的任何一位遵守遊戲規則的帝王。

相反現在看著劉備的張溫,從心中緩緩浮現起四個字:

高祖之風。

何謂高祖之風?

尋找名義只是客套,我隨時可以掀桌子a你。

這樣的做法不止在漢高祖身上出現過,幾乎西漢時的每位明君身上都有著這種作風。

西漢的帝王,是制定遊戲規則的人,他們從不喜歡遵守遊戲規則。

當心中的這種想法浮現後,張溫在劉備帶著玩味的眼神下,漸漸低下了頭。

與蔣濟一般,他現在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亦正在慢慢加深。

只是被孫權委以重任的張溫,哪怕是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不斷在慢慢加深,但他知道他現在絕對不能退縮。

因為他的一言一行,代表著孫權的一言一行。

要是他對劉備的回答處置不當,那他很可能就會成為江東孫氏的千古罪人。

在這種心態之下,張溫強撐起心中僅剩不多的那些勇氣。

他對著劉備拱手答道:

“皇漢,上國也。江東,小國耳。”

“上國有徵伐之兵,小國則有備禦之固。”

既然劉備都明顯流露出要征伐江東的意圖了,那麼張溫自然也不會再講一些官場上的話。

張溫做此番回答的時候底氣雖然不太足,但他還是強撐著將這句話講完。

只是他的這番話落到在座的一眾漢臣耳中時,卻莫名有的有些可笑。

當年國力與大漢並駕齊驅,乃至於在某些方面猶有過之的江東,沒想到今日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了。

而劉備在聽完張溫的回答後,他的臉上卻流露出一些審視之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