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永安城中的孫權因為惶恐而要派遣張溫出使之時,一支來自北方的使團卻先一步來到了襄陽城外。

這支使團的正使,正是時任大魏侍中、散騎常侍的蔣濟。

蔣濟坐在車輿中看著眼前襄陽城門上高掛的條條白幔,他的眼神中有些恍如隔世之感。

在前年時,亦是他奉先帝曹操之命來這襄陽城外拜會劉備。

只是那時武帝尚在,而關羽亦是作為劉備的第一大將領兵在漢水外駐防,阻擋著武帝親率的魏軍南下。

沒想到才短短不到兩年時間,武帝、關羽就都齊齊逝世,世事變化之快,有時真是讓人唏噓不已。

坐在車輿中的蔣濟,看著那為哀悼關羽而懸掛城頭的白幔,他不禁於端坐之間整理了一下裝束,然後面色肅穆的對著那條條白幔一拜。

雖為敵人,但關羽的氣節與功勳,足以當的起蔣濟這一拜。

當世俊傑,縱算各為其主,但很多時候都是惺惺相惜的。

在蔣濟一拜之後,提前得到訊息負責迎接蔣濟的董允,領著一些漢軍士卒來到蔣濟的車輿之下。

本來在安葬完關羽之後,劉備就想啟程返回成都。

可是就在此時,劉備收到了來自新野的一則訊息。

這則訊息告知劉備,來自曹魏的使團正在南下。

在收到這個訊息後,劉備便暫時打消了返回成都的打算。

他倒也想看看,剛剛經歷一場大敗的曹丕突然派遣使者南下,到底是因為何事。

只是雖然打算接見曹魏的使團,但是在明面上,大漢與大魏乃是勢不兩立的勢力,雙方都互相不承認對方的王朝正統性。

所以劉備僅僅只是派出身份不高的董允帶著一些漢軍,在城門外迎接蔣濟。

而蔣濟在看到大漢方面派出迎接他的乃是一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,他倒是也不動怒。

魏軍剛剛打了一場大敗仗,他哪有資格因為對方禮數不周而動怒。

所以在董允來到他的車輿下之後,蔣濟趕忙從車輿上起身。

他緩緩來到車輿之下對著董允率先一拜:

“北地士人蔣濟,奉我主命前來拜謁漢主,還望君代為引見。”

在蔣濟的話語中,他並未自稱自己是魏帝使者。

因為他知道他要是敢如此自稱,肯定會直接觸怒對面的董允。

可是他乃是魏臣,又不可能將劉備稱為漢帝,所以他只能用模稜兩可的漢主一詞來尊稱劉備。

漢主可以理解為大漢的主人,亦可以理解為漢中王國的主人,這樣的的稱呼在當今的情勢下是頗為合適的。

這種稱呼亦是曹魏各重臣私下與大漢臣子通訊時,對劉備的一種最常用的稱呼。

從以往的經驗來看,這種稱呼至少是雙方勢力都能接受的。

當蔣濟的話語落入身前的董允耳中時,果不其然董允臉上並無浮現不豫之色。

而董允見蔣濟作為當世有名的大名士,又是曹魏方面的高官,能主動對自己一拜,這種低姿態亦讓他對蔣濟挑不出什麼毛病。

所以董允在蔣濟對自己一拜後,他亦回了一禮,然後對著蔣濟說道:“使者請隨我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