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一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(第1/4頁)
章節報錯
張郃目前的心神震盪,不是因為激動,反而是因為畏懼。
他在畏懼現在曹丕對他所說的話,是在試探他。
其實張郃沒有理解錯,曹丕的確就是在試探他。
曹丕在問完張郃那番話後,他便仰靠在御座上,用一種審視的目光看著張郃。
他在觀察張郃聽到他這番話後,反應會是什麼。
在曹丕用目光審視張郃的同時,他的腦海中亦回憶著張郃的一應過往。
“魏有良將,五子為先。”
這句話是當年魏軍上下流傳的一句話,這句話代表著在魏軍中的五位戰功赫赫的異姓將領。
而既然張郃能被諸軍評為五子良將之一,他過往所立下的戰功當然是不俗的。
張郃最早的從軍資歷可以追溯到黃巾之亂時,這樣的從軍資歷在數十年後的今日,沒有幾人能夠擁有。
而且不提張郃跟隨曹操之後立下的累累戰功,就說張郃在韓馥與袁紹帳下時,那亦是屢立戰功的名將。
本來這樣的一位名將,曹操在世時應該很器重他才是,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。
在曹操在世時,五子良將中的其餘四位大將都有不少獨當一面的事例,但是張郃卻幾乎沒有。
而且最重要的是,在五子良將中,張郃是最後一位被曹操授予假節之權的大將。
甚至之所以曹操會授予張郃假節之權,根本就不是真心實意的,乃是夏侯淵死後穩定漢中局勢的一種無奈之舉。
由此可見,在曹操心目中他根本就沒信過張郃。
不過曹操對張郃的不信任,並非單單是出於張郃是降將的身份。
因為同樣是降將的張遼與徐晃,就沒有得到曹操的這番對待。
張郃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曹操的信任,乃是因為張郃是當年袁紹兵敗官渡的罪魁禍首之一。
當年官渡之戰時,曹操採納許攸的計策親自率軍奇襲烏巢,一把火燒掉了袁紹大軍的絕大部分糧草。
但是烏巢被燒,並不會直接導致袁軍立即全軍潰散。
按照常理來說,袁軍大營中一定是會有能支撐數日的糧草的。
而且那時的袁軍主力尚在。
在這種情況下,哪怕烏巢的糧草全部被燒光,袁紹亦可以在主力部隊的掩護下撤到後方的城池中。
也正因為有著這條最後的後路在,袁紹才會採納郭圖的圍魏救趙之計,想著派張郃與高覽率重兵攻打曹軍大營。
這個計策在當時看來更像是一種賭博,但袁紹又不是傻子,賭博得有一定賭本這個道理他是懂得。
只是讓袁紹沒料到的是,他在將袁軍中的精銳交給張郃與高覽之後,這兩位他信任的大將,竟然率領著袁軍的大部分精銳投降了曹軍。
這一幕別說袁紹沒料到,就是曹洪亦沒料到。
所以當時在張郃與高覽投降之時,曹洪一開始根本就不敢接受。
而當這個訊息傳回袁軍大營後,加上烏巢糧草被燒的影響,才導致袁軍軍心崩塌,然後袁紹才倉皇的棄軍而逃。
“紹將張郃、高覽燒攻櫓降,紹遂棄軍走。”
五子良將中徐晃與張遼亦是降將不錯,但至少他們沒有如此坑害過原主。
所以相比于徐晃與張遼,曹操對張郃一直不敢太過委以重任。
他不想成為第二個袁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