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城作為曹魏在荊州方面防備關羽的重鎮,所以哪怕是張遼在集結大軍討伐關羽後,他依然在樊城之中留下三千左右的魏軍鎮守。

三千魏軍聽起來不算多,但對於一座城高牆厚的堅城來說,三千士卒在知兵法的將領的指揮下,短時間守住這座城是不難的。

而被張遼留下負責鎮守樊城的,正是時任鎮南將軍軍師的趙儼。

趙儼出身名門,自小熟讀經史。

因為有著良好的家教,他弱冠時就與陽翟辛毗、許昌陳群、定陵杜襲並稱潁川四大名士。

趙儼並不是浪得虛名的人。

他三十歲之前一直在荊州蟄伏尋找明主,後來他選擇投靠曹操後,一開始的官位並不高。

在過去的幾十年以來,趙儼從一縣令一路路擢升為現今的大魏侍中,駙馬都尉,南陽太守。

在過往的時日中,趙儼並未立下什麼戰功,但他卻能單單憑政績爬到現今高位,足可見他在政績方面的不俗成就。

而趙儼在政績方面最不俗的成就便是,他是曹操時代有史以來,曹魏政權中權力最大的護軍。

護軍一職由曹操首創,但讓護軍一職發光發彩,從而奠定其在曹魏軍制中佔據重要地位的,正是趙儼。

赤壁之戰時正是趙儼擔任護軍的那段時間。

在那段時間中,幾乎所有曹魏的異姓將領都曾受他督護過,包括後來名震天下的五子良將。

在那個時期,整個中原的兵權有三分之一都在趙儼的手中。

當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,正是有著趙儼為曹操料理後路,才不至於讓中原的局勢一片糜爛。

由此可見,趙儼的個人武略並不差。

也正因為趙儼的這層履歷,所在論在魏軍中的威望,他一點都不低。

當初在討論留鎮樊城的人選時,趙儼與其說是被張遼所任命,還不如說趙儼是諸將心中眾望所歸的人選。

在大戰開始之前,張遼等魏將都對這次大將抱著極大的信心。

只是未慮勝,先慮敗。

身為有著豐富戰鬥經驗的一眾魏將,他們肯定也會考慮到己方萬一戰敗後的大軍後路問題。

而將大軍的後路樊城交到趙儼的手中,諸位魏將心中都十分安心。

他們相信就算魏軍萬一戰敗了,有著趙儼在,他肯定也會像當年赤壁之戰時一樣,為大魏尋找好退路。

趙儼並沒有讓諸位魏將失望。

雖然趙儼心中對張遼的此次出征亦是抱著充足的信心,但一向精明強幹的他,並沒有掉以輕心。

在張遼的大軍離開樊城之後,趙儼便認真安排了一番樊城的防務。

而在安排好樊城的防務之後,趙儼並沒有進入樊城中。

他一直站在樊城的南牆上極目遠眺。

十數里的距離,加上樊城之外頗多山林,所以縱算是趙儼居高臨下,他的極目遠眺亦不能看見什麼。….

只是雖然如此,但趙儼的眼神中卻隱隱充滿著一些擔憂。

趙儼不是第一次來到樊城邊界。

當年關羽第一次兵圍樊城時,曹操擔心徐晃不是關羽的對手,便讓趙儼擔任徐晃的護軍與徐晃一同率軍南下。

當年徐晃在關羽的誘敵之計下,率領上萬魏軍出營襲擊關羽大營時,徐晃亦是讓趙儼負責留守大營。

所以今日的場景跟當年一樣的是,當年是趙儼看著意氣風發的徐晃率軍夜襲,今日亦是趙儼看著躊躇滿志的張遼率軍出征。

嗯,流水的名將,鐵打的趙儼。

而趙儼之所以會感到有些擔憂,不是因為他對魏軍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