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休等魏將逃回到宛城中的訊息,猶如一顆巨石落入滾沸的油鍋中一般,讓宛城這座大火爐變得十分躁動起來。

宛城中的本就心急如焚的各位公卿大臣,在得知曹休等人回來的時候,他們馬上就全都朝著城門處趕來。

但是等各位公卿大臣不約而同的急切趕到城門外時,曹休等魏將已經進入宛城中。

並且他們很自覺的徑直朝著,曹丕所在的車騎將軍府而去。

所以很自然的,懷抱著提前打探訊息的一眾公卿大臣撲了個空。

只是這並沒有讓一眾曹魏的公卿大臣停住腳步。

急切想知道前線具體情況的他們,在得知曹休等魏將已經前往車騎將軍府後,他們紛紛又轉道朝著車騎將軍府而去。

宛城中魏國各大臣居住的地方,離宛城城門的距離各不相同。

所以當一部分最先到達宛城城門的大臣的車駕開始往回撤時,他們的車駕與那些還在繼續朝著城門趕的大臣車駕,在道路間相對而遇。

因為趕來的大臣太多,相對而遇的大臣車駕竟一時間造成了宛城街道的堵塞。

甚至在雙方急切的心態下,還有一些碰撞事故發生。

那一陣陣擁堵碰撞又引起了不少宛城中的慌亂情緒,讓宛城中的民生遭到了不小的破壞。

而當這一幕發生後,相比於從樊城逃難而回的曹休等魏將,宛城中的魏國大臣的儀態,這時亦沒有比他們好上多少。

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襄樊會戰這場大戰所致。

但這時一眾魏國的大臣們,哪裡有心情關注宛城中的民生。

甚至有些地位低的大臣,都顧不上自身被撞壞的車駕。

他們在避讓地位比他們高的大臣車駕過去之後,便直接將車駕一分為二。

然後他們直接駕馬跟在地位高的大臣的車駕後,朝著車騎將軍府繼續趕去。

往日先帝賜給曹仁的車騎將軍府,在曹仁死後,已然成為了魏帝曹丕的行宮所在。

家大業大的曹魏,對於之前曹魏地位第一大將的府邸當然不會修建的小氣了。

所以當眾多大臣不宣而至,來到車騎將軍府外之後。

因為車騎將軍內外廣闊的空間,及有天子親軍在整頓秩序,類似於街道上發生的那滑稽一幕並沒有再發生。

只是當眾多魏國大臣來到車騎將軍府內時,正要繼續入內求見曹丕的他們,卻被一陣陣明晃晃的刀光所阻止。

“天子口諭,非詔入內者皆斬。”

一位中軍將官,用絲毫不帶任何情感的語氣,傳達了曹丕的這個口諭。

而在一把把環首刀的震懾下,眾多魏國的公卿大臣,哪怕是地位奇高的九卿之臣,都不敢再入內。

在這時,士族的勢力還未侵入曹魏中軍的系統中。

目前曹魏中軍還是守衛曹魏皇室的最重要的一道屏障,在這種情況下,沒有哪位大臣會傻到會去以身犯險。

於是在數百曹魏中軍的威懾下,眾多曹魏大臣只能無奈且不甘的等在曹丕所處的寢殿之外,等候著曹丕的召見。

曹丕會提前下達這道口諭,很可能是因為他此刻正在接見著曹休等魏將。

或許真相很殘酷,但是曹丕總會見他們的。

上百位守在曹丕寢殿之外的魏國大臣並沒有猜測錯。

此時在曹丕的寢殿之中,曹休等狼狽逃回的魏將正跪在一位男人的面前,低著頭大氣都不敢踹一下。

他們敗的有多慘,他們自己最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