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先在曹仁領軍攻打西城之前,雖然他將南陽郡中大多的兵力都帶走,但是樊城一帶的所屬曹休的魏軍,他並沒有亦一併調走。

理由很簡單,因為樊城是大魏守衛南陽郡的第一道防線,而且那時的關羽的威脅性大於糜暘。

所以哪怕曹仁所率的魏軍在西城之外遭到覆滅,曹休手中的兵力卻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傷。

而要想守住樊城這種地處平原,並無山勢作為屏障的兵家必爭之地,曹休手中的兵力定然不會少於一萬。

實際上曹休原本手中的大軍有一萬五千左右,後來因為孫禮的計策他抽調三千大軍給孫禮帶去偃城駐守,所以目前樊城中曹休能調動的魏軍有一萬二左右。

曹休手中的這一萬二魏軍,是透過當年曹操留在南陽的外軍擴編而成,戰鬥力自然不俗。

而之前曹休因為孫禮的獻策,加上對關羽的忌憚,所以他一直率領著一萬二的魏軍龜縮在樊城中。

只是在現今僅存的曹氏宗親名將中,曹休的用兵風格特偏向暴烈的那方面。

之前雖然樊城外的數萬漢軍沒有對樊城發起進攻,但是被數萬漢軍包圍數個月,這本來就讓性格暴烈的曹休心中憋著一股氣。

更何況之前關羽還曾將戰死的,魏軍鐵騎的屍體擺放在樊城外過。

曹休曾經擔任中領軍,所以那數千具屍體之中,很多具屍體都是他的舊部。

關羽的這個做法讓曹休十分痛恨他。

於是乎在今日樊城中的曹休察覺到漢軍有撤圍的跡象後,他馬上在樊城中整頓兵馬。

而等漢軍大部從樊城的北圍率先撤退後,曹休立即率領著一萬大軍從樊城北門而出。

雖然因為被圍困,曹休無法得到太多的情報從而去推斷漢軍為何突然撤圍。

只是不管漢軍撤圍的緣由是什麼,善於把握時機的曹休都會立即領軍出城。

之前曹休之所以領軍龜縮在樊城中,是因為當時樊城外並沒有魏軍的援軍,而他手中的兵力亦不佔優勢。

但是現在樊城外的不遠處,就有著張遼率領著的數萬魏軍中軍。

偃城與樊城相距不遠,被困在城中的曹休雖然沒辦法和偃城外的張遼實時聊天。

但張遼透過點燃烽火的方式,告知曹休一些事還是很簡單的。

在不遠處就有著強勁的己方數萬援軍在,曹休在漢軍撤圍之後,是肯定會選擇領軍而出的。

從兵法方面講,這個舉動可以與張遼的大軍互為犄角。

從個人方面來說,曹休想著能不能在漢軍撤退之時找到破綻,從而來給漢軍一下狠的,以洩他這數月以來心中的憤滿之氣。

只是讓曹休失望的是,當他領軍從樊城中出來後,並沒有找到這種破綻。

正常情況下,步軍與後世的飛機有些類似。

飛機最容易發生空難的時候,就是起飛與降落的時候。….

而古代步軍最容易被敵人所趁的時候,便是行軍與撤退的時候。

古代許多優秀戰術都是根據步軍的這個弱點衍生而出,例如「半渡而擊、圍點打援、以逸待勞」等等經典戰術。

嗯,一開始曹休也想來個類似於半渡而擊的戰術。

可是當曹休率軍從樊城外出來之後,他就馬上打消了這個想法。

雖然漢軍在關羽的命令下,率先從樊城的北圍外撤圍,但是漢軍的撤圍舉動好像並不慌張。

他們在撤離之前,有序的將可以再次使用的大量鹿角、拒馬運上輜重車,而對於那些運不走的物品,選擇就地焚燬。

於是乎當曹休領軍出來看到的一幕是:樊城

北門之外一片狼藉,甚至許多處地方還燃燒著火焰。

那到處燃燒著的火焰,令樊城北門外的這一片空地,在這寒冷的冬季中卻顯得有些燥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