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軍全軍出擊,不留一支奇軍的舉動馬上被張遼所察覺到。

在察覺到這一幕後,張遼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。

這一幕他早有預料。

當一場大戰打成持久戰時,那麼奇兵的盡頭永遠都是正兵。

只是哪怕知道關羽已經有了進行最後一擊的打算,但是張遼臉上還是浮現著自信的內容。

因為目前戰場中的局勢,整體優勢在魏軍。

沒有鐵騎參戰又如何,一眾北地名將尚未到達又如何?

也許在同樣的實力下,曹休不是張飛的對手,孫禮更不是糜暘的對手。

但只要己方有著強大的實力在,那麼強大的實力就能很大程度上彌補能力的差距。

而論天下精兵,曹魏中軍最強,這是為天下人所公論的。

之前無論是曹休還是孫禮所率領的兩萬魏軍,都只是曹魏的外軍而已。

那最精銳的三萬曹魏中軍,張遼一直當做他壓箱底的手段,未曾動用。

現在看來是要動用這最精銳的大軍的時候了。

張遼用眼神望向一旁的親衛,他的親衛會意將一直揹著的長戟交到張遼的手中。

張遼提起親衛遞過來的長戟,然後令人揮舞令旗敲響了最後的戰鼓。

當魏軍獨有的激昂鼓聲響起之時,代表著在這一刻,魏衛將軍張遼已經如關羽一般,選擇全軍壓上進行最後的決戰。

三萬曹魏中軍在鼓聲及張遼的帶領下,士氣高昂的手舉利刃朝著前方的戰場大步邁進。

能入選曹魏中軍計程車卒,無一不是精銳老兵。

身為老兵的他們,自然是知道剛才的某些區域性戰場中,同袍在吃著漢軍的虧。

只是這種現象,並沒有讓這三萬曹魏中軍計程車氣受到影響。

他們的建立者是名震天下的魏武帝曹操,他們很多當初都是曹操的親軍。

曹操曾經與他們一同舉劍應敵,共破敵人。

有著這種經歷的他們,心中一直有著一種莫大的榮耀。

莫大的榮耀帶給了他們莫大的自信。

在他們的觀念中,不管前方的同袍將戰打成什麼樣子。

只要他們一入場,那麼魏軍一定會獲得最後的勝利。

當三萬雄壯威武的魏軍中軍,帶著必勝信念朝著前方的漢軍前進時,整個戰場中突然起了一陣陣大風。

陣陣大風由地而起,帶著一陣陣風沙彌漫在三萬魏軍中軍的身前。

而被漫天風沙掩蓋的三萬魏軍中軍,並沒有因此被阻擋步伐。

他們目不斜視地緊盯著前方百步之外的敵人,然後在鼓聲的指引下,由漫天的風沙中顯現出一件件散發著寒意的鐵甲,就如那如黃泉河中上岸的三萬勾魂使者一般。

風沙蔽空令三萬魏軍中軍所處的空間,都變成了灰黃色的天地。

但就是代表著蒼茫與蕭瑟的顏色,卻讓這三萬魏軍中軍感覺到十分舒適。….

曹魏為土德,正色為黃。

身為曹魏中軍的他們,當然會對這漫天的灰黃色感覺到舒心。

在整個曹魏中,若論當前對曹魏這個朝代歸屬心最高的,絕不是那背棄祖宗的各家士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