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南鄭距離樊城甚遠,但是有著漢水的存在,所以劉備率領著一萬羽林軍很快就到達樊城之外的不遠處。

當羽林軍的前鋒到達樊城外的漢軍大營時,漢軍諸將還在關羽的大帳中議事。

而漢軍大營中的一眾漢將,得知天子即將位臨的訊息後,除去糜暘與馬良之後,大多數人都懷抱著驚喜的神情。

任何人都知道大戰在即。

在這個節骨眼,大漢的精神領袖章武帝親臨前線,這無疑是一件很激奮人心的事。

但是身為諸將之首的大將軍關羽,在得知這個訊息後,臉上卻浮現一些擔憂。

目前漢軍整體上,在戰局中是處於優勢地位。

在這種的情況下,劉備為何會突然來到樊城?

劉備的到來讓關羽有些意外。

之前劉備打算親征,他既然會寫信告知糜暘,那麼關羽當然也是知曉此事的。

只是按著時間以及劉備親征的目的推算,關羽覺得劉備這幾日應該剛到漢中才是。

而在劉備到達南鄭城中後,以劉備的身份應該是留在南鄭城中把握全域性進展的。

就猶如曹丕安安靜靜的待在宛城中,只做大略上的佈置,並不是親臨前線。

關羽想的是沒錯的。

只是他沒有料到的是,是糜暘為以防萬一,提前將馬良的猜測上報給劉備。

而以劉備對關羽的感情,劉備在得知這個猜測後,做出日夜兼程來到樊城下的舉動也是情理之中。

一位身份無比尊貴的帝王,會因為擔心一位臣子的身體,而不辭辛苦的趕往前線。

這在任何朝代都是難以想象的事,但是在季漢的國度中,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。

雖然一開始疑惑劉備為何突然來臨,但關羽隨後想一想後便猜出了內中的大概緣由。

關羽用責怪的眼神看向身旁的糜暘。

糜暘在看到關羽責備的目光後並沒有躲閃,臉上還浮現一副認錯的神色。

他很坦然地接受了關羽的責備。

只不過認錯歸認錯,時光倒流,同樣的事他照樣會去做。

關羽見糜暘一副坦然認錯的樣子,只能無奈地暗自嘆了口氣。

這小子。

但是現在劉備即將到達已是事實,所以關羽也只能起身帶領著諸將來到大營外靜靜等候著,迎接著大漢天子的到來。

就在關羽率領著諸將來到大營外後不久,劉備乘坐的樓船已然出現在樊城外的廣袤漢水上。

在之前關羽擊敗兩萬魏軍鐵騎之後,樊城內外再無一支成建制的大魏兵馬。

所以劉備的樓船,很順利地在離樊城十數里外的港口靠岸。

在樓船靠岸後,劉備急切的從船上下來來到陸地上。

他讓大部羽林軍在港口陸續登岸,他自己則率領著少量羽林軍騎馬朝著樊城外的漢軍大營趕去。

從自身的禮儀來說,劉備現在的做法很不天子。

本章未完,點選[下一頁]繼續閱讀>>

【糜漢】 【】

但卻很符合一位擔心弟弟身體健康的兄長的作風。

十數里的路程,在騎軍的速度下沒有花多長時間就已經越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