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章武元年九月底,曹魏天子曹丕親率八萬大軍,號稱二十萬到達宛城。

隨著八萬魏軍開始浩浩蕩蕩出現在南陽郡中,南陽郡忠於曹魏的人內心中,擔憂的一顆心終於放下。

甚至他們心中還有著慶幸。

幸虧之前沒有貿然投降。

在曹丕親率大軍還未進入南陽郡之前,他親征的訊息就早已傳遍中原一帶。

所以當屬於曹丕的天子御旗插滿了宛城城頭的時候,南陽郡中的大多縣城長令,都派出他們的使者前往宛城向曹丕問安。

既是問安,亦是表示自己的忠心。

就連在武當城外的曹泰與司馬懿在得知這個訊息後,亦快速從武當城外撤軍回到了宛城之中。

之前他們一直遊曳在武當之外,無非是擔心糜暘奮勇進兵攻打宛城。

現在曹丕已經親率大軍到達宛城,那麼他們自然不用再擔心宛城的安危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再加上目前在南陽郡中他們算是最瞭解武當城局勢的人,所以他們要儘快回到宛城,將自己所知道的訊息親口告知曹丕。

非如此怎麼能體現出,他們在曹丕的大軍到來之前,作出了什麼努力呢?

畢竟在世人的眼中,曹泰與司馬懿就只是率領兩千魏軍騎軍在武當城外遊蕩,除了斬獲幾名漢軍斥候之後,再沒跟一位漢軍有過接戰。

騎軍的速度很快,曹泰與司馬懿在武當城外留下一些斥候後,就率領著大部分的騎軍回到了宛城之中。

當他們返回到宛城外時,就發現了在宛城的城頭上除了插著代表曹丕的天子御旗外,還有著許多曹魏大臣的旗幟。

看著那些熟悉的旗幟,曹泰與司馬懿的眼神紛紛一凝。

“蔣”、“董”、“劉”、“吳”、“郭”、“孫”、“陳”、.......

凡是有資格擺在城頭上的旗幟的主人,至少都會是兩千石高官。

而看那些旗幟的數量,曹泰與司馬懿有些瞠目結舌。

陛下為了應對糜暘,這是將整個洛陽中樞都搬來了嗎?

雖然內心中有著驚訝,但是曹泰與司馬懿還是很快就來到宛城的車騎將軍府中拜見曹丕。

曹泰與司馬懿到達將軍府的大堂外時,曹丕正在與諸將商量著軍務。

在商量軍務的曹丕,聽到宦者稟報曹泰正在大堂外等候接見,曹丕的臉上馬上浮現悲痛之色。

他讓宦官趕緊召喚曹泰與司馬懿進來。

曹泰在宦官的帶領下邁入大堂中時,大堂中的一眾文武百官紛紛用同情的眼光看向他。

而曹泰在見到曹丕的那一剎那,他臉上也瞬間浮現淚花。

他在離曹丕十數步外跪下,而後一步步膝行至曹丕的御座前五步處,對著曹丕不停俯首參拜道:

“還望陛下為我父報仇!”

曹泰的懇求聲頃刻響徹在偌大的大堂之中。

本章未完,點選[下一頁]繼續閱讀>>

【糜漢】 【】

看著曹泰那副聲淚俱下的樣子,大堂中的曹魏文武大臣臉上都浮現不忍之色。

而曹丕臉上的不忍之色更加濃郁。

身為天子的他,不顧君臣之間的禮儀,他用手招呼著曹泰繼續上前。